主要是指个别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弄虚作假,隐瞒利润,私设“小金库”,随意调整和转移收入,偷逃国家税款,以获取巨额收益;亏损企业,乱挤成本,潜亏挂收,造成虚盈实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并且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会计环境中的诸多不利因素
会计环境中的诸多不利因素是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从法律的环境来看,a.一部分会计人员的职权掌握在领导手中,当工作内容与领导的旨意有冲突时,会计人员会将领导的利益考虑在第一位,而把会计的真实性处于次要位置。b.“法律白条”现象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处罚过轻。c.一些自身就存在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中,不认真按照审计准则和指南办事,无序竞争,执业质量低劣,往往是打审计之名,行捞钱之实,缺乏风险导向意识,使国家赋予的社会监督职责流于形式。
(2)从经济环境来看,我国初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会计在顺应市场经济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滞后问题,同时与国际接轨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3)从文化方面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商业文化的冲击很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使计算机领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需要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进行重新定位,这样使得会计信息不得不受到中外新旧文化观念的影响,从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管理体制上缺乏整体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管理体制上的监督不力。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履行职能,而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驶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其次,企业外部虽然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舍,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毫无联系,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都没有对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企业外部也没有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监督体系。例如2001年银广厦公司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出来,就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3、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的工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部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足,不能准确地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核算,对不真实的会计事项进行合理的处理,缺乏理性的判断,毫无防范意识的一味顺从领导的不正当干预。
4、会计法规、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
会计法规,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规范和指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同时依据诺斯的制度定义,会计制度还应当包括约定俗称的惯例、道德准则等等。但我国的会计制度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这种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经济事项、新的经济业务也在不断涌现出来,紧接着旧的制度又急需更新,就在这个新旧制度的转变和交替过程中,难免就出现了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
三、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涉及到国家的法规制度,还涉及到该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防止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 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不仅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会计业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政策。
(1)加强对会计证的管理
目前,虽然工商、税务部门在年检,登记时要求出示会计证,对会计管理是个很大的支持,但并未形成社会的有效监督制度。对会计证培训班资格要严格审批,并对其师资及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考核、监督,以保证持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对非法办班,办证者要严厉打击,使其无法生存,以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严肃性。
(2)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
改革现行会计人员,只要有一定的工龄和学识水平,并通过考试,就能取得一定的技术资格,最后的聘任和年度考核由所在单位进行。这样主管单位难以对会计人员履行有效地监督,国家应明确对外提供真实信息是聘任,考核会计人员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一重点赋于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同时,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后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前提。因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从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
2、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会计制度
对现有会计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在会计制度的同一性和灵活性问题上,尽可能减少上市公司可供会计处理选择的余地,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和适应原则,尤其是对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原则应当明确规范,减少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性。还要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对一些诸如上市公司购并、回购、认股权证等会计处理问题,应尽快制定会计准则进行规范,填补制度、准则的空白,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对上市公司在执行制度和准则中遇到的新问题要及时通过修订有关制度和准则加以解决。
3、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准则。强化各项会计法规建设,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特别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如果违反了财会法规,都应该对其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对知法犯法的领导或会计人员都要予以相应的处罚,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结论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极为复杂,它的治理将会是一项需要长期治理的大工程。我们应该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最大程度的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我国的经济建设秩序才会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6月
2、张建萍,“会计人”塑造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李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几点思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三版
4、甘春兰,试论企业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财会研究,2010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