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简单可行、也是投资双方都容易接受的方式:设计一系列的财务监控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就可以定期监控到被投资企业的各种行为和结果,做到随时了解、及时发现风险。这样的财务监控报表,除了常规的三大表之外,更多的是要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内部各种经营管理的行为和结果的内部报表,因此必须结合被投资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但究竟需要设计哪些报表,报表里面的项目内容包括些什么内容,这里不展开讲)
(2)在被投资人认可的情况下,派出投资人自己的财务人员。但派出的财务人员是否具备监控的能力和水平?能否起到监控的目的和作用?则不一定。并不是你派出一个财务人员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风险都能防范了。如果你派出的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还不如不派,因为在你派出了自己的财务人员后,大多都会降低自己的警惕性,反而会因为监控的不到位而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现实中见过一个最极端的真实例子,某集团公司的财务实际由大股东控制,二股东不仅自己亲自坐在公司里面,而且还安排了自己家的表亲兼任名义上的财务总监,但即使在这样周密的安排下,大股东仍然不断地从公司大量掏走利润,而二股东虽然有所怀疑,但却说不清道不明。根本的原因就是二股东不懂监控的方法,而他的财务总监也只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混日子而已。
那么,投资人如果要派出自己的财务人员,一方面,仍需要设计前述的一系列的财务监控报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派出的监控人员进行培训、辅导,长期指导其工作的方式方法。(至于怎么培训、从哪些方面进行培训、培训些什么内容,这里不展开讲。——绝对不是单纯的记账工作的培训指导)
3、要求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财务体系建设。投资人投资后,自然希望被投资企业能够规范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而且能够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从而确保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同时还能保障企业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但现实中但很多负责企业经营的股东往往不懂得财务的重要性而不重视财务工作,致使企业财务工作水平低下,无法发挥财务应有的作用。比如,财务除了日常的记账、统计、报税及报销审核等工作之外,最起码的,还应该定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各种经营情况和结果,同时,最重要的是,财务要能够参与到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中去,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并能够及时发现、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指明方向。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就必须进行财务规范化管理的经营型财务体系建设,包括八个方面:财务战略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控体系、财务核算体系、资金管理体系、税收安全体系、分析报告体系、预算管理体系。
作为投资人,出于对自己投资的安全性的考虑,以及出于对投资回报的考虑,就可以并应该要求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体系建设或重建。而且,建设有完善的财务体系,才能确保前面所说的那些监控报表的数据准确、完整,才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揭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监控报表监控的目的。(财务体系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展开讲)
如此,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了上述的各种防范措施,相信就能够把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如何降低投资风险
在投资界,组合投资是平滑收益和风险的手段之一。这是无数投资大咖都在强调的投资方式。但是,投资中依然有人不愿意做组合,原因也是千差万别。
更有人说我买基金已经是分散投资了,为什么还要做投资组合呢?因为仅投资单只基金可能会使得投资范围受限,通过基金组合可以分散配置,根据市场走势调整个基权重,灵活配置,降低风险。
截至2018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达13.6万亿元,产品数量5547只,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A股市场持股比例最高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如此之大的公募基金市场,大部分投资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度、企业洞察能力,基金持仓过于集中,一旦发生风险,损失很大,重新调整投资的代价也很大。
建构组合不仅是为了分散风险在中国A股的历史上,爆雷的事件太多了。各行各业的投资,没有人愿意因暴雷事件使自己承受较大的亏损。避免踩雷的方法很多,但是从投资组合的纪律出发,在施展各种避雷术之前就让自己处于不易受地雷股致命伤害的状态,才是最高明的办法。因为既然是做组合,单个投资标的仓位占比有限,它可以将单一标的影响降到很低。
做组合不仅是为了分散风险,还能帮助投资者提高持有产品的耐心。试想,全仓一个基金的时候,无论你对这个基金研究得再深入,理解得再透彻,跟踪得再紧密,心理压力始终是很大的。除了帮助投资者更容易长期持有基金,组合投资也能帮助投资者处理各种市场风格的转换。例如在股市上,板块表现轮动是常态,投资者投资品种过于单一,就如同加大自己的投资杠杆。但是对于做组合的投资者来说,组合投资本身就已分散布局,并且可以根据各种市场状况,及时调整组合内投资标的的权重来应对市场变化,达到紧跟市场节奏并且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一个投研团队合作,才能把投资组合建立得更加平衡。个人投资者难以构建组合投资,其实也是客观上受到个人研究资源的局限。组合基金投资需要必要的投研团队配置。
组合投资要想做好,除了专业的投研团队做支持,也需要以适当的投研流程体系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投研团队要围绕产品池的建立和维护,投资组合挑选和调整的投资流程来分工协作。为了构建更加“科学”的投资组合无疑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精力,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想满足这些客观条件还是相对困难的,大多还是需要借助资产管理机构来完成组合投资。
五、投资风险那么大,为什么大家都离不开?
每一项投资,都可能收益丰厚,但也可能颗粒无收。就比如炒股,许家印旗下的恒大人寿,在梅雁吉祥身上打一炮一转身,赚的钱就是以亿为单位,结果是众多小散户全部被套,之间可能还有一些机构,或者敢死队的资金。那为什么我们要冒那么大风险去投资?
鑫哥认为,问这句话的人,还是很会思考,但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为阶层固化日趋明显,货币超发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不断侵蚀财富,资产证券化也逐日盛行,不通过投资,仅仅依靠勤劳是不能致富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投资可能会有损失,不投资天天都在损失。不能因为投资有风险就拒绝投资,投资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六、结语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当中,投资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亏损。但在长期来看,我们必须让自己永远不会使全部或大多数资金出现亏损。
其次就是发挥安全边际与分散化投资的作用,同时拒绝花大量的资金去追逐市场上的新宠,我们就能保证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永远不会是灾难性的。无论那些所谓的热点或是赚快钱的方式如何引诱我们,都要能够理性拒绝。
参考文献
[1]史蒂夫哈蒙著,高科技、风险投资与上市,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茹西安琨德林著,高风险企业创始融资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3]保罗.冈铂斯著,风险投资周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4]威廉.J斯托尓兹著,开创事业-创业,管理新企业的企业家指南,2002年6月出版
[5]杰拉尔德.A.本杰明著,如何筹集和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2002年6月出版
[6]莫汉.索内著,科技风险企业,硅谷的商业模式,2002年9月出版
[7]乔治.索罗斯著,金融炼金术,1930年著
[8]本杰明.格雷厄姆著,聪明的投资者,1976年
[9]查尔斯.艾里斯著,投资艺术,1941年
[10]吉母.罗杰斯著,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