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行股权改革,增强流通比例,促进“同股同权”
“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突出特点,只有真正的股东出现,才有可能行使股东权益。利用一定的资金或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从来不可能是免费和无偿的,目前对大多企业而言,短期行为占据了企业决策的主流,而这一现象从长远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此,宏观环境应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等角度,提供一个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融资导向,即引导企业向最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结构发展。
(二)重视现金管理,提高偿债能力,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流动负债比例过高的不合理现象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每股经营性现金不到每股收益的 1/3,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有利润无现金的现象,这说明公司在经营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同时正是基于这一现象导致公司大量地利用短期负债来弥补现金的不足,从而使上市公司从账面上看,资产负债率总体达 40%以上,这种“被动负债”显然增大了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也遏止了长期债务融资的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完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还是应以提高效益为宗旨,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现金的及时回收,在此基础上,使长短期债务结构安排步入正常轨道。
(三)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债券融资渠道
1、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采用债券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现阶段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是十分不均衡的,由于我国债券的发行审批程序过于复杂的,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批之后才能发行,并且在发行过程中还受到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严重限制了债券的发行速度。另外银行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率较高,所以对中长期贷款把控十分严格,这也从另外一方面打压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正是这两点原因导致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成熟。完善我国的债券市场笔者认为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相关制度,为发展债券市场创造条件。政府应该改善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宏观管理,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放宽债券发行审批条件,国家要采用市场化的债券发行方式,逐渐取消审批制,并且上市公司对于债券发行规模、发行价格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债券二级市场上增加可流通债券数量,拓宽债券流通的渠道,鼓励新型交易方式,完善交易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活跃的市场。
其次规范债券市场各方参与者的行为。参与者包括债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交易商、经纪商和专门的做市商、提供信息服务的资信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从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的企业和投资者。为了规范中介机构行为要健全对中介的约束机制,在赋予其相应权利时要其承担相应责任,增强其行为与自身利益相关性。
再次做好债券市场的资信评估工作,完善信用评价制度。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成本,更容易控制市场风险,使资本在债券市场上得到更好的配置。我国目前虽然存在很多评信机,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还尚未能够取得市场参与者的信任,这严重妨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国家要进一步加强资信评估机构的规范工作,使信用评级机构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
2、完善现有的股票市场
我国股市的投机气氛过于浓烈,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股市的健康发展与市场体系的构建,尽管证监会已就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做出规定,但目前还有大量的实践问题亟需解决,诸如科学地选取配股资格的控制参数配股中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标准的设置,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以及对股东以现金方式分红派息是否应作为再筹资的必要条件等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的股份种类过于庞杂,这样人为造成股票市场条块分割的后果是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统一股票市场使各种股份都能在资本市场上正常流通,将会对公司治理发挥巨大的正面效应,并且,国有股份的流通宜早不宜晚,否则问题会越来越棘手,但是我们又应看到统一股票市场又涉及到诸多问题,尽管近来证监会又颁布了境内居民可投资于B股的具体规定,使市场的统一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A股与B股的对接又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这是由于A股与B股对接的前提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显然不可能是两三年就能做到的事情"并且,A股与B股市场对接对于投资者的风险难料也是影响二者顺利接轨的重要原因。
总之,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资本结构理论的要求,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各种因素,选择出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方式,提高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四)规范股权融资参与者的行为
我国股市上的投资者可以说并不是真正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投机性"他们进入股市,根本无意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意于增进上市公司的效益以获取更多的股息(红利),而是只想从股价的大起大落中获得资本利得,所以我国股市长期表现出高市盈率高换手率的投机性特点,当然对于我国股市上一些/庄家和投机家,不借采取制造舆论!造谣等欺骗手段,人为制造股价波动以牟取暴利的现象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投资者行为的规范依赖于前两个行为的规范,也就是说,政府首先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上市公司的行为,为投资者创造一个理性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要加大投资者投资的理念教育,发展机构投资者"
目前,我国自然人投资者约占80%,机构投资者仍占少数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可以在社会地位上与融资者群体平起平坐,可以参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决策,从而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不利决策,规范其经营管理者行为,并可以加强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也将有助于股票二级市场形成良好的投资理念"另外,政府应加大力度,加强对庄家大投机家的查禁打击,引导中小投资者合理投资"。
通过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今后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将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融资的内外环境,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例,纠正其不合理的股权融资偏好,将宝贵的股市资金配置到真正需要资金而又能带来良好效益,同时给投资者以丰厚回报。
参考文献
[1] 李澜,解新宇. 公司治理下的上市公司融资问题简述.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12~40
[2] 常有新.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04.12
[3].陆正飞.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研.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田海霞,王欣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与融资偏好分析[J].研究与探索,2010(10):26-28
[5] 赵文.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辽宁大学世界经济硕士论文.2013.5
[6] 肖倩.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论文.2005.10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