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屏镇科凌电子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摘要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现代手工会计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界经济环境的变迁、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切是我国企业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和信息化社会的巨大挑战,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应付这一挑战并占据主动地位,是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为此国家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一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工作也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当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被引入会计工作,并得到推广和完善。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解决方案
目 录
一、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它不仅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且指其他相关的工作,如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建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计算机审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所以“会计电算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另一层是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子化及其相关工作,也可称之为“会计电算化工作”。
会计电算化是研究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辅助决策及有关的所有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计算机来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水平,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实务信息。从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来看,也不仅是研究如何通过电子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获取会计信息的全过程,而且也研究如何按管理的需要,对现行会计工作进行改革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1.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UNIAC-I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电子计算机逐步取代了沿用近半个世纪的以穿孔卡片为输入方式的会计机器,成为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量大、业务简单、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中,如工资计算、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它以模拟手工会计的核算方式,替代了部分手工劳动,提高了这些业务的工作效率。限于当时计算机硬、软件的技术水平,这一阶段的数据处理方式一般采用单机的批处理方式。
(2)数据处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采用的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出现了能随机存储的外存储设备—磁盘;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信息定时处理功能的通用操作系统问世。计算机软、硬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数据的处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电子计算机几乎完成了手工簿记系统的全部业务,并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规结构,更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