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要求、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根据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深入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出建立和完善职责机制、监督机制和效益评价机制等具体办法和措施,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各项事业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长期以来,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方式没有明确,监管体系落后甚至缺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闲置浪费、配置不公;管理不善、流失严重;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制度缺失、方法落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不利于深化预算体制改革、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各项事业发展。现行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法律规范和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缺少对一些环节的细化的、具体的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仍然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流失严重及使用、处置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应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完善职责机制、监督机制和效益评价机制,以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各项事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预算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接受捐赠以及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在全国67.2万户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总额达到8.01万亿元。其中行政单位占25.63%,事业单位占74.37%;固定资产总额为4.18万亿元,占52.19%。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公共财政范围内各项职能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质量也在不断改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科学高效地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对于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部分单位疏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基础工作薄弱
1、有实无账,无人监管。一是违规固定资产无法正常入账,特别是“小金库”及其他非正常渠道购置的固定资产、关系单位之间因利益趋动赠送的固定资产等,这些固定资产通常是交通工具或设备;二是固定资产标准或其产权界定不清没有入账,比如建筑物中的围墙、道路以及图书类、信息网络等已达到规定标准,但没有被认同为固定资产;三是在建、合并、调拨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许多固定资产已使用多年,仍然不结账、不并账、不交账;四是实物账目不健全,少数单位甚至没有建立资产核算制度和固定资产台账,致使其游离于帐外,无人监管。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单位账外资产达30%,有的甚至高达50%或更高。
2、有账无物,长期挂账。一些部门、单位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完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资产管理混乱。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调剂、调拨到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出售和报废各环节,处理非常随意,也不履行任何手续;有的事业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缺乏对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一些设施设备报废、调出以及房屋拆迁或出售未予核销,财产使用或管理人员调离不清退或不交接,单位分离划出资产不调账,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3、账实不对应,失去控制。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资产管理从购建后的验收、登记到交付使用及资产处置各环节工作如何做不清楚;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不能全面反映资产的基本情况,资产清查账实无法核对;同时由于现行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国定资产在购置时作为支出处理,既没有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也没有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必要的统计记录,尤其是利用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有偿或经营活动,更是无法真实地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数量、价值的增减变化。
㈡资产配置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浪费情况较为普遍
1、存在占有更多资产的心理或行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般具有补偿的间接性和使用的无偿性特征,导致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尽最大努力占用或占有更多资产的心理或行为。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很少,却占用很大的一栋办公楼,空余的办公用房用于出租或经营,以获取单位和个人利益;有的单位宁愿多花钱买新设备,对正在使用的设备却不肯花钱进行正常的保养和维修,造成设备快速老化;还有的单位资产购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重复购置或不合适的购置,许多设备到货之日,即是闲置之时等等。据某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区二级以上医院争相购置大型设备已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目前该市区三级医院基本上家家都有CT,就连部分二级医院也不甘落后。而添置一台大型CT机最少需要400万至1000万不等的价格,这个数目对于门诊量非常少,每天就几个病人就诊的二级医院和区属医院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