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则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中小企(2003) 143号)[Z]。2003年12月19日。交通运输业、邮政业、餐饮和住宿业从略。
(二)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是构成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来看,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一般都在90%甚至99%以上。我国情况同样如此,截止2005年底,中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42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921.6万户,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588.7万户,第三产业3332.9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58.9%,上缴税收占48.2%。我国现阶段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2005年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新增800多万个工作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的3/4以上;在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长到3.49亿人;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人数增长到2.07亿人,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处在转轨经济阶段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截止2000年底,在北京市的40个行业中都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在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其他矿采选(主要是沙、石开采)、有色金属冶炼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 100%,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还有家具制造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96%、金属制品业中中小企业占89%、服装制造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82%和食品制造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81%等。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橡胶制品、电力供应、煤气和自来水。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快的行业有电子与通讯设备、饮料制造、电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专用设备和金属制品等。中小企业在北京市工业经济中行业分布广、企业数目多,大部分行业都以中小企业为主[ ]。
企业是经济的载体,中小企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发展中的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处于变革之中,经营机制尚未理顺,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抵御金融风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对发展经济和安定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经济萧条期,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抑制经济衰退。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国民经济出现负增长,为-5.2%,其中制造业为-1.1%,而此时中小企业的增长率是2.1%[ ],大大降低了衰退所造成的经济增长下降的幅度,显示出中小企业有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对国民经济滑坡的缓解作用。我国的台湾地区,其经济体系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所受冲击较日韩等大企业主导的经济为小,显示了中小企业在抵御危机的独特作用。在现阶段全球金融危机时刻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对缓解危机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某些天然缺陷以及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在融资方面相对于其它类型企业而言困难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妨碍了其正常的发展速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推动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时,难以找到一个权威性的全国性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的资料。而事实上,由于全国地域广大,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以及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都存在着融资结构的差异。尽管如此,本文仍试图通过国际金融公司(IFC) 2000年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和浙江省352家中小企业调查统计结果为例[ ],如表2-1所示,来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做一个了解和分析。笔者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结构的大体状况。
表2-1 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统计 (单位:%)
按规模分类(人) 所有者权益 保留盈 余 非正式
股 权 银 行
贷 款 信用社贷 款 商业贷 款 非正式信 贷 上 市
股 票 发 行
债 券
平均 36.7 21.3 2.3 13.5 6.8 12.4 6.2 0.8 0
<50 42.3 13.9 6.2 5.4 8.3 15.4 8.5 0 0
51-100 32.3 11.8 4.4 20.6 7 18.5 4.8 0.7 0
101-500 27.7 10.3 0.8 22.6 6.6 27.8 2.7 0.9 0.6
>500 19.3 15.2 0.4 47.1 2 13.5 0 1.4 1.1
资料来源:国际金融公司(IFC),2000年
通过表2-1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内源性融资(包括所有者权益、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来源之一,特别是在500人以下的企业中,并且企业规模越小,其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越大,重要性越强;在表2-1中,所有者、保留盈余和非正式股权,占据了全部资金来源的60%以上,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三项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小于50人的企业这3项和为62.4% ,51-100人的企业3项占总资金来源的48.4%,100-500人的企业为38.8%,大于500人的企业为34.9%。
第二,间接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和信用社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有一定比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这一比重相应提高;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情况为小于50人的企业只有5.4%的资金从银行获得,50-100人的企业为20.6%,100-500人的企业为22.6%,大于500人的企业上升为47.1%,这说明企业规模大小,资信状况是其得到银行贷款的重要条件,而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再来看非正式融资,非正式股权和信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不过,随着企业规模的递增,非正式融资的比率不断递减。
第三,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和债券)在企业融资结构中微不足道。目前中小企业中上市企业数量少,发行债券融资的企业更为罕见。
上述三个现象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主要有内源性融资、间接性融资(包括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直接融资、商业信用及财政性融资等几大类,而在现阶段,这几类融资渠道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从而使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缺失的原因分析
国外经验表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最大和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国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最主要来源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造成国内间接融资份额不足的现状既有银行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
银行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业所有制和治理结构的缺陷对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方式设计造成困难。因为在银行的国家所有和冗繁的管理层次下,代理问题严重;上收贷款权限使对中小企业贷款变得不经济,也浪费了基层经理的信息资源;下放贷款权限使基层经理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滥发贷款[3]。
第二,现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基本上是对大企业贷款技术的翻版。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比较小,使用与大企业相同的信贷技术和程序,就会导致贷款管理成本的上升。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有四种基本类型,即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信用评分技术和关系贷款。不同规模的银行在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时使用不同的贷款技术。在我国,银行已经不是国家分配金融资源的工具,而是一定程度成为市场中自求生存的主体,因此,需要一些可靠的手段来控制风险。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并没有发展起适合中小企业贷款需要的信贷技术,导致贷款技术的使用比较单一,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过分依赖抵押和担保贷款的形式。
第三,现行管理体制的缺陷及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考核机制及内部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效益考核粗放化。因而无法调动和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第四,我国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据银传[1999]39号第一条规定: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30%,最低下浮幅度10%不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50%不变[ ]。对中小企业的贴现贷款利率不得超过上浮后的同期同档次法定贷款利率。央行对利率的严格管制,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面临高风险、低收益。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