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企业生成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进一步强化
预算管理能使所有预算主体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应如何去完成预算,预算完成与否如何与自身利益挂钩等,从而起到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作用。优胜劣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管理。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实施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控制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控制。目标利润的预测、确定与预算的编制是管理者对企业资源如何利用进行的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管理者进行的事中控制,预算的差异分析、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预算本身就是一种硬性约束。预算一经确定,就必须付诸实施,各部门都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与预算进行对比,及时揭示实际执行情况脱离预算的差异,分析其原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这样控制就有了标准,考评也有了依据。因此,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使企业的控制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预算是企业实现目标利润的根本保证。
(五)正确评价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效绩
在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目标利润及由此分解的各个分预算目标是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及准绳,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便于对各部门及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和人事任免,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比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相对比的方法,更为科学合理。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是在对其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反映,它既有对历史变化趋势因素的分析,又包含了对客观环境因素及执行主体自身因素的分析,这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同时,利润指标还可作为企业领导经营业绩的评定标准。
二、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
在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计划可谓由来已久,但这种计划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没有建立在预测与决策基础上,因而不属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管理控制的目标从完成生产的品种、产量计划,逐渐转移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上来,全面预算管理由此不断引起重视,并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放到企业经营机制和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从而在实践中被一些企业大力推行。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了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2001年4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002年4月,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应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这些行政法规的颁布,标志着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科学的管理理念已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并进入到规范和实施阶段。 2004年来自对广西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见表1):在各行业中,建筑业和制造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较深刻,应用程度也较广泛,而房地产行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认同度最低;另外,其他调查数据还显示:就企业性质而言,民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同度与应用程度均高于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就企业规模而言,企业集团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和实行优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比率最低。
表1 对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行业调查表(样本企业来自广西)
调查内容 建筑业 制造业 流通业 运输业 服务业 房地产业 其他行业
对预算的了解程度 100% 86.49% 75% 75% 71.43% 50% 66.67%
实行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100% 94.51% 81.25% 91.67% 85.71% 62.50% 80%
认为预算发挥作用大 83.33% 91.89% 93.75% 75% 78.57% 62.52% 73.33%
全面预算普及应用程度 62.16% 50% 50% 42.86% 25% 60% 45%
可见,虽然全面预算管理近些年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不同程度地推行和发展,不少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宝钢集团、中原油田石化集团、中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五矿集团、山东华乐集团以及华润公司的6S管理体系[1]等。但是,要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机制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和实施仍需要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更多的深刻了解。
三、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经营计划,它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全面预算,而预算管理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企业为了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许多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包含的内容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足够的认识,预算管理距离 “全面预算”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企业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哪方面出问题,就对哪方面进行预算控制。不少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只侧重内部生产,甚至有的企业生产、销售人员都不参加预算的编制,使预算目标脱离实际而无法执行。
(二)企业对全面预算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为预算而预算
企业及企业的主管部门均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作用,并把是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不少企业为了在企业管理水平认定方面能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认同,纷纷实施预算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实际上,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而不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试析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