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择定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客观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企业控制的资源、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的流动性、偿债能力和企业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能力,以及企业利用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结果。这一系统信息是各类使用者进行经济和财务决策的重要根据,其有用与否及有用程度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企业所选用的会计政策的适用性,即是否适应企业所有权的性质、企业规模及复杂程度、企业管理的精通程度、企业革新的速度、企业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等若干理财环境。这是保证会计政策发挥应有作用的必要保证。
(三)一致性
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按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充分披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四)重要性
会计政策重要性取决于在会计政策的省略或差错的特定环境中判断的项目或差错的大小。如果会计政策的省略或差错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采取的经济决策,会计政策就具有重要性。重要的会计政策既不应当删略遗漏,更不应当作出错误表达。重要性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量重要性,二是揭示重要性。所谓计量重要性主要是指在制定会计计量政策时采用何种计量尺度来收集数据。而揭示重要性主要是指对所拥有的会计政策的揭示程度如何,由于附加揭示的成本微不足道,所以,相关性应成为判断揭示重要性的首要标准。
(五)谨慎性
为了不虚增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从而使各种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得到最恰当的处理,当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时,就需要在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也就是说,企业要谨慎地选用会计政策以处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或者对未来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会计政策上做出最充分的考虑。谨慎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以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应用谨慎性原则选择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报告不确定的损失,也并非排斥对能够确立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在会计计量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之后,谨慎地制定或选用会计政策,以做出有科学根据的判断或估计。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会计政策的制定都不允许以“谨慎”为借口,建立秘密准备,给人为地操纵会计计量留下空子。
(六)成本性
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所选用的会计政策能使企业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选择成本最小化,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精通会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合理确定出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确定选择的基本原则,寻求可行性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出科学合理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原则。
三、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在现实中,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的主要手段
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损害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和企业的信誉,破坏市场秩序。如企业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潜亏挂账;利用会计期间假设及应计制,通过操纵把可能在以后期间发生的应计项目的坏账损失提前确认,使利润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转移;滥用利息资本化;随意改变“八项准备”的计提;随意改变存货计价方法;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随意改变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随意伸缩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等。例HNTZ公司从1995年起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税前利润增加了约966万元;该公司1995年退回2400万元销售收入未在当年入帐,虚增销售利润265万元。两项虚增利润之和1231万元,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214万元。也就是说,HNTZ公司若在1995年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退回销售额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的话,公司1995年已经亏损,至1997年已连续三年亏损,按《公司法》规定应该暂停交易。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目前从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上看,真正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还为数不多,大部分企业没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企业目标与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缺乏内在的一致性,这就部分抵消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还有一些企业在政策选择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选择程序,会计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造成部分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披露中,很多企业没能充分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信息透明度不高。
(三)企业政策选择目标不正确,不能真实体现出政策选择的本来意图
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倾向上,侧重于为了获得纳税好处或者为了有利于申请银行贷款。为了达到前一个目的,许多企业尽可能使帐面表现为亏损,从而避免或推迟纳税;为达到后一目的,企业往往粉饰报表,如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降低资产负债率等,以利于申请贷款。
(四)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效果不显著,没有达到企业整体优化
由会计法、会计准则、税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所组成的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够完整和协调,矛盾之处时有发现,有关规定也不够明确和具体,使得政策目标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没有内在一致性,抵消了部分政策选择功能。很多企业在政策选择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选择程序,政策选择的随意性较大,从而根本无法评估政策效用。
四、导致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存在缺陷
由于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来规定可供企业选择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因此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缺陷必然导致企业钻制度的空子,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的弹性空间过大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同类交易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并允许自发性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如对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可采用不同的比例,对费用归属期的选择和间接费用的分摊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固定资产残值和在产品成本的估价可采用不同的标准。这种作法的初衷是使上市公司具有灵活的理财自主权并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留给企业的选择过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钻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空子,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为满足不同目的之需将盈亏调前、调后。
2.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还存在滞后性 浅谈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