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难。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各地养老、失业保险金的积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大量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需要。另外,我国国有企业的总体富余人员已达30%左右,企业自身难以消化,没有接受失业职工的能力。
(2) 破产企业资产变现难。破产企业资产质量差,变现难。有的企业宣布破产时,只剩下房屋等不动产,动产已全无踪影。有的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价值不大,原材料、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很难变现。
(3) 大量非法、违法的破产行为的存在。《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需要有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法院受理才能成立,但是我国企业破产大多是由当地地方政府下指令,通过行政方式干涉企业破产。
(二) 资本运营新策略探索
1. 整体上市策略
整体上市是指一家公司将其主要资产和业务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进行上市的做法。随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体上市越来越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主要模式。尽管新上市公司中整体上市的越来越多,但已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当初是分拆上市的,除上市公司外,控股股东还有大量相关业务留在上市公司之外。分拆上市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大量关联交易的产生,另一方面不利于集团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因此不少控股股东谋求通过某种途径整体上市。根据上市融资主体的不同,整体上市可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1) 集团直接上市模式
TCL集团先是吸收合并了旗下的上市子公司TCL通讯,向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换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TCL通讯全体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照每股21.15元的折价换取TCL集团发行的股份,TCL通讯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TCL集团,其现有法人资格注销。集团公司成为上市融资的主体。(注9)
(2) 借助子公司上市模式
武钢股份采取先增发股份,然后用募集的资金购买集团主要经营性资产的方法,最后将这些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实现资产的整体上市,上市子公司是融资主体。
2. 行业整合策略
行业整合基本模式是以资本运营为手段,收购某行业内个别优秀的企业,再通过个别优秀企业去整合与提升整个行业。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厂商对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本土壁垒的消亡不会太久,民族企业的行业整合在所难免。
1993年亚新科在北京成立后,通过收购行业里名列前茅的公司,进行汽车零配件行业整合。当时全国各地竞相招商引资的热潮中,亚新科在融资完成后的短短5个月内,亚新科便完成了4次大的并购:1994年8月,全资收购成立了亚新科零部件(安徽)有限公司;9月,控股成立了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10月,控股廊坊重工国资公司,成立了廊坊美联制动装置有限公司;12月,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到1999年前后,亚新科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投资企业数近20家,其中汽车零配件制造18家。目前亚新科已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业第二大公司。在有5000到10000家公司竞争其间,2003年市场蛋糕达到400亿美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大名鼎鼎的德尔福拿走了6亿,第二名亚新科为3.5亿。(注10)在零配件产品供应方面,亚新科已经超过它的强大竞争对手博世。
3. 产融结合策略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和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总和。其具体策略类型主要有:
(1) 交叉持股型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交叉持股。多种形式的相互持股,即能够通过控制权防止来自外部的收购和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又能通过持股产生的收益为企业经营提供缓冲器和安全阀。
(2) 联合控股型
联合控股是指多个相互关联的企业集团共同持有某一家金融企业的股份,虽然每一家企业持有的股份比例不高,但多家关联企业的持股比例总和却比较客观,可以达到控股地位。由于金融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大,而且国家法规也有对单个企业持股比例的限制,因而,为了达到控股的目的,在金融企业中,联合控股模式比较普遍。
(3) 集团控股型
有很多大企业集团为了控制一家公司,通常并不采取由集团公司直接持股成为被控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是通过旗下的若干家子公司分别持有一定比例的被控制公司股份,从而以持有股份总和大于其他股东而占据被控制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这样做,不仅能达到控股的目的,而且比较隐蔽,甚至可以绕开一些政策的限制。
4. 参股型
该模式的产融结合是不以控股为目的的。产业资本通过参股金融企业的主要优点有: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风险、分享金融业的高收益及通过金融企业的渠道来为自己融资、投资创造便利。
(三) 资本运营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1. 优势企业的策略
具备良好的资金实力、产品优势的企业可以采取实质性相对控制策略。在国内可与同行业中产品相同或类似的优势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策、行业整合或产融结合等策略,以达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也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相对弱势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不但可以增强自身实力,还可以帮助弱势企业脱离危机。
此外,随着中国市场对各行业外资企业的逐步自由开放,优势企业也采用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补偿贸易等初级形式实施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可充分实施资本营运策略,更多的采用合资经营、独立经营、跨国并购和海外上市等国际化经营的新形式,在海外投资办厂,成立公司,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本和生产要素。
2. 弱势企业策略
相对地,同行业中条件不及优势企业,但产品适销对路,技术设备较好的企业,主要弱势在于规模小、负担重、债务多、资本短缺。这类企业的资本营运宜采用参股联合、股份合作、利用外资嫁接、二级市场产权转让、无形资产资本化、债务重组及资产重组等策略。
3. 劣势企业策略
资产状况不良,生产经营一般的劣势企业可通过资本营运解决产品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难题,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经营模式。劣势企业也可充当资本营运的主体,而且有其进行资本营运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可采用租赁、承包、托管、投靠转让、转让闲置的厂房和设备及房地产置换等形式摆脱困境。
4. 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企业策略。 企业资本运营问题探讨(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