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
当处理同一业务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时,公司管理当局往往利用会计方法的这种可选择性,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来调节权益,如通过对长期投资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对固定资产折旧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的变更,对存货计价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选择等手段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目的。【7】
2、操纵收入
(1)提前或延后确认营业收入:如在销售完成之前或货物起运之前或客户推迟购货时就确认收入的实现或相反。
(2)虚构营业收入:如在年末通过虚设客户增加销售收入或同客户串谋搞假销售、假出库、假挂账等方式操纵收入。
案例1:利用应收账款虚构销售收入
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01年中期应收账款高居榜首的中石化高达163.16亿元,相当于上半年净利润81亿元的2倍;天津汽车为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87%。而且,多数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如九芝堂的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18%,但其应收账款却比上年同期增长318%!高额应收账款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利用应收账款粉饰利润具有易于操纵和隐蔽性强的两大特点:1、应收账款的变化可以直接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最终利润;2、应收账款的增加是一种隐性操纵,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披露,容易隐藏,很难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查清特定的原因。因此,应收账款已成为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操纵的主要手段之一。
1997年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的郑百文公司,全部资产中,一直是流动资产的比重最大,而在流动资产中,又是应收账款的比重最大,这里面的秘密都来源于造假。郑百文变亏为“赢”的常用招数是,让厂家以“欠商品返利款未付”形式向郑百文打欠条,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然后据此以应收款的名目做成赢利入账,把亏损变为盈利。同时,为了避免以后的债务纠纷,郑百文还必须与厂家签订另外一个补充协议,明确指出所打欠条只是“朋友帮忙”,供郑百文做账用,不作为还款依据,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一作假手段从郑百文1995、1996、1997年三年的会计报表中可见一斑:三年内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出现高速增长,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却出现下滑,尤其1997年不正常地大幅降低。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靠大量应收账款撑起的高额利润有着值得怀疑的地方。
又如银广夏,赊账比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增长迅速,2001年中期为2.55,比去年同期的0.77增长了231.17%,比期初的0.60增长了325%,由此看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收账款。而从其财务数据来看:1999年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出现了高速增长,增幅达84.44%,净利润也增长了43.82%,但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出现负增长,为-16.57%。2000年,公司净利润出现高速增长,期末应收账款也增长了54.22%,达8.96亿元,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仅为5.82亿元,表明构成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的应收账款的收回状况值得怀疑,公司虚构销售可见一斑。【9】
(3)虚列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如通过将本公司的优质资产出租等业务获得偶然收入 ;将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收入、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收入不通过“资本公积”核算,而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等方式调节利润。
案例2:1997年,ST猴王公司在经营急剧下滑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挤上增发B股的班车,把自己的原值不过3500万元的两处房屋以高达2000万元的年租金租给集团。1998年,ST猴王其他业务利润高达1833.5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40.86%,利润作假达到了极点。【9】
3、操纵费用
(1)对费用资本化的操纵:这是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如在资产先交付使用、后办理竣工决算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利润,把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时间作为资本化终止的时间,于是在借款费用继续资本化的同时,又可不提固定资产折旧,达到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目的。
(2)对成本费用的操纵:如混淆成本费用界线、改变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虚转产品成本差异等来调节损益。【5】
4、利用四项计提
1999年底,财政部和证监会要求各类股份公司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要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扩大到其他应收款。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四项。然而,这项旨在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客观的政策,反倒被不少上市公司变成了利润操纵的秘密武器。由于这八项计提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由上市公司自行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人为因素,这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比如:存货跌价准备是按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照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的差额提取。但是,存货和投资的可变现值,以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都只是基于某种可能性而做出的估计,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性,靠政策的规定无法完全排除人为控制的因素。
在执行这项会计政策时,很多公司把损失的立足点放在以往年度,把利润增加的立足点放在当前年度:采用追溯调整法,拼命加大这些计提的追溯调整力度,在以前年度提取巨额的资产准备,以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这样就为下一年度扭亏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因此,对这些公司而言,巧用计提成了它们新的利润增长手段。
案例3:深南玻在1999年度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500万元,导致账面亏损16970万元。然而,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有了2000年中期的轻松扭亏。这种亏往盈今的追溯调整法,往往在利润表中突出反映为当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占利润总额的很大比重,因此投资者可以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八项计提”和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账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9】
由以上案例可见,防范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处理粉饰财务报表应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分析与防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