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个重要项目,其计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影响到利润表的真实性。(1)折旧和摊销年限的“自我调节”。对部分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2)控制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新会计准则上规定的以计提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及非强制性,企业在执行时有较大的转换空间;(3)施行了新的会计准则。近年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现象越来越普遍,经济业务类型比过去更加复杂。新制度作了详细的阐述,即执行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原则。
由以上案例可见,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我们应该完善会计准则。
(五)利用往来项目粉饰财务报表。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会采取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来吸引客户。从而导致往来项目中的应收账款在资产项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恰恰是利用虚假应收或应付项目进行一些挂账处理。【4】
由以上案例可见,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往来账目粉饰财务报表,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四、防范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措施
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上市公司对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我们根据以上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的防范措施:
(一)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必须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公司管理当局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内容(包括表外信息)、格式、披露责任及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其次,要尽快制定出一系列有关公司盈利信息生成的具体会计准则,包括资产重组会计处理准则等,规范上市公司盈利信息生成行为,避免操纵利润;最后,必须严格限制会计方法的选择条件,强调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原则。总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尽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一套符合公开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充分性原则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内容、披露时间、披露方式、披露到何种程度以及公司违规后的处罚做更详尽的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完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
目前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的指标大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期道德风险,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此,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不但要评价财务指标,还要评价非财务指标,诸如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的沟通、与外部的关系,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等,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促进企业长足进步。【1】
(三)完善公司上市、配股、停牌等条件
在我国的配股条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在10%以上”)是盈利方面的唯一要求,而公司净资产和净利润的计量是建立在一系列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易受非常因素影响,常给粉饰报表者有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完善上市公司配股资格审核条件,建立多参数财务控制指标,如增加主营业务收益率指标。采用该指标可剔除资产重组所得和政府补贴等非常项目对公司绩效影响,以公平、公正、公开地确认其配股资格。同样,把摘牌的条件定为“连续三年亏损”,这样有些公司便可能通过粉饰行为先多转费用,为第三年“扭亏”做准备,以避免摘牌。因此,也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指标单一而使管理当局容易进行利润操纵。
(四)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约束力度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了解并熟悉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各种手段,对处于盈亏临界点或配股资格线附近的上市公司以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等业务中有操纵利润嫌疑的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更应严格遵循独立审计准则要求,谨慎行事,确保注册会计师的超然独立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监督监证职能,以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证券商、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监管力度,明确券商对拟上市公司申请股票发行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规范股票发行程序,为控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5】
(五)加强证券监管,加大对造价假的处罚力度
应该大力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大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对证券监管机构的投入,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树立起证券的权威。其次,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虚假和重大遗漏行为的处罚力度,应视其情况轻重,给予严格处罚,轻则警告、罚款,重则摘牌停业,甚至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刑事责任,绝不姑息迁就。证券会还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要相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套惩戒制度,避免会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相互默契,共同舞弊。【1】【3】
(六)增强外部监控机制
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l)培育公司间购并市场。出台有关法规,鼓励涉及上市公司的购并行为。换言之,若公司出现经营状况不佳,或被发现信息披露虚假等,则可能陷入被收购的境地。(2)形成经理人的代理权竞争机制,逐步培育经理人市场,使股东能够及时在经理人市场中挑选合适人选取代不称职的管理人员。
(七)完善会计准则
现有会计准则允许过多的选择,有关规定不甚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这就给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机会。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对防止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具体有重要意义。准则的制定者应更清楚地设定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运用条件,建立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8】
(八) 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作为高层管理者(经理),应既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又要遵守法规,合法经营。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厂长、经理利用手中职权指使、授意、强迫会计人员虚增利润造假账,干扰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负责人违法是造成会计造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大厂长、经理的法律责任是有效遏制虚增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
(九)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全面实行电算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加工和交换的自动化程度,是减少信息加工、传递中人为干扰的关键环节。为此,就运用财务核算软件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使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这样一方面可降低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可能性,消除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财务人员敢于进行财务监督;另一方面,也易于割断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的经济利益关系,降低财务人员被其他部门拉拢的可能性,有利于财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会计约束力,保护广大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8】
参考文献:
1. 蒋顺才、刘雪辉、刘迎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3第一版
2. 吴晓求: 《中国证券市场典型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 何志毅: 《上市公司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1 第一版
4. 李佳明、安同良: 《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2期
5. 杜勇:《上市公司财务分析的“痼疾”——财务报表粉饰》,《资本运作》2003.4期
6. 张恺、姜珊:《东北大中型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方法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5期
7. 孙文刚、刘晓明:《财务报表窗饰浅析》,《新疆农垦经济》2000年第5期
8. 许艳霞:《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和手段及防范措施》,《现代财经》2004年第7期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分析与防范(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