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这项比率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说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可以用作支付保证。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对于大部份企业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持有不能盈利的闲置的流动资产,企业资产利用率低下,同时表明企业过于保守,没有充分使用目前的借款能力。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或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报废还没做处理或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另外,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因素,因此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一般认为1: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合理的,它说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即有现款或近似现款的资产)做保证。如果速动比率偏高,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同时也表示企业有较多的不能盈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企业失去了收益的机会。速动比率如偏低,则企业将依赖出售存货或举新债来偿还到期的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出售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但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从静态上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公司的偿债能力,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流动资产中绝大部分并不能很快转变为可偿债的现金,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指标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债务最终是以现金偿还,所以,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能力。由于债务期限较长,其本息的偿还就不仅仅取决于届时的现金流入量,而最终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相关。一般来说,长期偿债能力制约于以下几个因素:
(1)长期偿债能力必须以实力雄厚的所有者资本为基础,即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确保长期债务偿还的安全性。
(2)长期偿债能力是以总资产为物质保证。长期负债最终能否得以偿还,完全取决于资产的变现收入。
(3)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获利能力密切关联。一个长期亏损企业,在通货膨胀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要保全资本都十分困难,而企图保持正常的长期负债偿还能力就更加不易。相反,对于长期盈利企业,随现金净流量的不断增加,必然为及时足额的偿还各项债务本息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这个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产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债权人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贷款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相反。从企业经营者立场看,如果举债过大,越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则认为是不保险的,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很小,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决策。
产权比率也是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比率,也叫做债务股权比率。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之间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获取额外的利润。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四)资产管理效果分析
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能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结构和资产管理效果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稳定与否和获利能力强弱的关键环节。因而,能否对资产进有效管理是企业运营水平高低的直观体现。投资者通过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也是投资者发现投资风险和投资机会的重要手段。资产管理效果可以通过资产周转率和资产利润贡献度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1、资产周转速度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即企业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从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强。总资产周转率是一项衡量企业总体流动性的指标,流动性越强,抵御经济周期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产减值风险就越小。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越充分,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得当、结构合理,能够较充分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过,对于那些资产缺乏完整性的公司来讲,过高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能连带着关联方交易风险。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产品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一个数值较大较佳的指标,因为数值越小则表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越差,发生坏帐损失的风险越大。为了便于分析,可以通过测算连续若干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与本期对比,而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存货周转率是指企业产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指标不仅仅体现了企业存货管理的水平,还同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但是,假如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状况,存货增加不一定是坏事。例如,在油价大幅上涨的2000年,一些美国航空公司利用战略储备与期货交易获得更多收益,国内航空公司由于几乎没有自己的存货而全面亏损。
2、资产利润贡献度分析。
总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该时期企业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总资产利润率集中体现了资金运动速度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在资产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决定着总资产利润率的高低。总资产利润率还反映了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
流动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该时期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利润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销售利润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乘积。因此流动资产利润率是反映流动资产管理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额与该时期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在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做横向对比分析时颇具揭示意义。指标高的企业盈利能力更强,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减值风险,并有能力进一步开展技术改造;而较低的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可能意味着设备的技术状况不够理想,不利于开展技术改造,甚至在销售额下降后存在固定资产减值风险。此外,有时一些公司固定资产净值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原因是资产不完整,固定资产净值占用规模过小,并因此对关联方交易的依赖性较大,对这类公司应当给予警惕。
(五)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现金流进、流出及流入净额状况的财务报表,它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二张静态报表的动态补充。这里的现金指的是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它不仅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还包括其它货币性资产及现金等价物,而现金等价物,则指的是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变换成已知现金的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使投资者对企业的运转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比如有的上市公司的账面利润丰厚,但却没有充裕的现金来支付相应的支出,甚至于不能够偿还企业到期债务,即企业仅仅是“纸上富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危险的信号,而要发现这一信号,现金流量表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