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与时代脱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已经落后,多年来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创造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讨论、启发和自我学习的方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创新。小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加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使用一些趣味性的言语。如鼠标变成“老鼠”,键盘变成“填字游戏方格”,鼓励其自我发展,允许学生大胆实践。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的自由空间,比如学生可以自由的将电脑桌面改成自己喜欢的图片等,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大胆发挥自我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合理分配有限的课堂时间,避免出现整个活动教师纯讲情况,要给予学生一定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时间,根据活动内容适当分配。活动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改变教学传统,让学生主导课堂
社会发展开始多元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主体,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单一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自我表现和思考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成为学生获取的知识的来源之一,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扩展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教师要跟紧时代步伐,掌握新型的教学方式,转换传统观念,让学生主导课堂。
计算机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能力以及课程中所能产生的创造性都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教师应当充分掌握并发挥网络资源对课堂知识的拓展性,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利用网络力量编织四通八达的教学知识网。让学生自我摸索,脱离课本的局限促进自己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打破教学常规,搭建创新能力锻炼平台
创新是多元的,是具有个性的,是与众不同的,是一个统一又不“统一”的教学过程。计算机教师要一致进行课堂内容的创新,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但是在面对不同年纪、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学生时,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师要打破传统中高高在上的身份地位,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准确、透彻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分年龄、分能力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给予不同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自我创新能力,避免因为单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学生差异不断扩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多元的网络中感受到乐趣,真正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个高科技产物,物尽其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创新发展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教育缓慢前行的过程中更应该充分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来为自己锦上添花。通过计算机教学来巩固我们的基础力量,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增强自身教师素养,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形成前沿的教育观念,通过计算机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以及各大领域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
论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