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UES”的信息技术课堂(二)
隐身术这个名词一提出来,学生就显得很有兴趣,再让学生有模有样地一起念着咒语,神秘的氛围立刻就被营造了出来。一边由学生一起大声念咒语,一边由教师用PageDown键配合将文本向下移动,造成文字逐步隐身的效果。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其实是由好多行颜色不同的咒语在移动,产生了“隐身”的视觉效果。魔术的秘密被揭穿了,那么就轮到学生来动动脑动动手,来当一把魔术师。对字体颜色的设置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在探究了颜色设置之后,告诉学生还有许多字体的变身大法等待大家一起去发现。利用格式工具栏对字体的变化进行尝试。
课堂任务当然是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或是交流后习得的知识技能,把邀请书设计得更加突出重点、更加协调美观。
作为字体变魔术系列的其中一个内容,隐身术让学生觉得十分有意思,配合教师生动的背景讲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就在参与一场魔术表演。从质疑静态的文字是否真的可以变起魔术,到成为一个个成功的魔术师,关键就是学习素材在教学当中不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解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这个素材也不难看出,从字体颜色设置入手进行教学,学生模仿起来相对是比较容易的,在有了成功体验之后,对后续其他字体效果设置的学习探索也起到了树立信心的作用。
三、材料创意构思应当“Special”——即“巧思为妙”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想赢得学生的兴趣,一个独具创意的素材必不可缺。如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次小小的竞赛,都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我们现有的教材,教学内容注重作品在多个课时中的延续性。尤其是六年级有关幻灯片的教学,有较多内容都有前后的关联,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可是一个作品面对的时间长了,也会有些疲惫的情绪。因此,对教材做一些大胆的补充很有必要,尤其是在自定义动画这一系列的学习中。
【例3:迷宫竞速】
【设计背景】
有时,信息技术课会被学生吵着要求能玩一会儿游戏,尤其是六年级,学习压力重了,就希望在信息技术课上放松一下。但上课总归还是要学点知识、练点本领的,放任自由地玩游戏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一个转念,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游戏。
游戏,最直接的就想到了利用自定义动画。现有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对自定义动画介绍的不多。作为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设计了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探索不同自定义动画效果的使用和设置。如迷宫竞速,一方面通过竞猜谁将获胜这一游戏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制作动画效果并非难事,从而从作品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材料制作】
为了使初始呈现的信息不过于复杂,没有设计背景图片,而直接用自选图形绘制了一个简单的迷宫,让同学们一下子可以找到走出迷宫的路径,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两个小球谁更快这个点上。
两个小球置于迷宫入口,用自定义动画中的路径效果绘制出走出迷宫的路径。并且设置两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运动速度一个为快速,另一个为慢速。(如图3)
【教学课例】
这是一个学习自定义动画之后的拓展练习课。
“今天先给大家玩一个小游戏!”一听这话,所有的学生眼睛都放光发亮。随着竞猜获胜的同学的欢呼,我适时得要求大家也设计一个类似的游戏给我玩一玩。由于有自定义动画和自选图形的基础,学生们自信满满地开始操作。但不久就出现了问题,两个小球不会同时出发。一旦学生能自主产生学习的需要,开展探究就显得容易得多,只做了小小的提示,注意观察自定义动画设置窗口中的几个选择项,就有同学很快地解决了难题。
最后,还让大家根据实际经验,为《迷宫竞速》添加了背景、情境,改变了竞速的人物,让整个PPT作品更有游戏的感觉。
类似的游戏类、故事类材料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在完成《城市建筑师》的练习内容后,要求学生边演示(逐个出现建筑物或景物)边阐述自己的伟大城市构想。又如《音画古诗》,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古诗,为古诗配上图画,并把自己的古诗朗诵录制到PPT中。通过细化某些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更加到位、熟练。在此学习基础上,把制作相对简单的电子刊物作为PPT教学的综合任务设计,实现起来也就不是太大的难题了。
通过以上三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经过了整体构思,结合教学设计创造出来的贴近学生需求的教学材料才能在课堂上迸发出别样的魅力。当然,创造性的学习素材在课堂上之所以能有这样强大的吸引力,依靠的不仅仅是素材本身的趣味性、实用性,还需要教师的语言调控、组织引导等等。只有通过教师、学生、素材等多方面教学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打造出有意思的信息技术课堂。
打造“UES”的信息技术课堂(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