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我的问 轻轻松松他的答---- 对信息技术课堂师生问答的思考
叶巧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与回答的现象来分析教师在提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问题的定位、描述、展现形式和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角度来阐述。
[关键词] 问题定位 有效 信息反馈 口头呈现 电子文稿 书面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的问答经常出现此类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脸茫然,或者匆忙相互咨询问题的内容。经过课后多次调查发现:不是问题的难度太大,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听清楚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反思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问题内容定位不够明确,描述不够精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应注意一些细节,让学生听得明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内容,做出有效回答,有利促进课堂教学的进展。
一、问题定位准确,引导学生有效回答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回答才能接近教师设计问题的意图, 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动态适当的引导,从而解决问题。
在 “图像处理基本知识”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问题为“我们要处理图像首先要解决的事情是什么”,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意图是引出“要获取图像,然后分析计算机存储图像即图像数字化原理”的思路。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是 “要有电脑”、“学习POTOSHOP”等答案。是的,这些答案的确是要解决的事情,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可是答案无法恰当地引入本节课的正题,教师只好硬将学生的思考角度切换到“需要图像素材”的方向上来。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短暂的提问,然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没有将问题设置到位,课堂引入显得苍白无力。
那么,如果将问题设置成“请同学们思考获取图像的方式或者途径有哪些?”,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两种情况:一种是计算机已经存储了图像,第二种是通过其它设备将原始模拟图像转存到计算机中。第二种情况就是将模拟图像存储成数字图像的过程,紧接着就可以直接提问“计算机可以直接处理模拟图像吗”、“如果不可以,那么如何将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呢”?教师这样步步为营的层层提问,学生的回答就相对有效了,并能带着思考进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描述精确,促进学生合理回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多在不会问”。当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使其在认识上产生矛盾,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但是,含糊不清或者摸棱两可的问题描述会阻碍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对问题的内容不仅定位要准确,内容的描述更应精确科学,使学生轻松审题,清楚地知道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约束条件?
教师在讲解枚举算法时有一问题:“有10张纸币(可取的面值有1元、2元或5元)组成一笔总值为24元的现金,设计一个算法输出所有不同的组成方法”。这个题目中描述的“有10张纸币”组成24元,那么组成的这笔现金的纸币数量是否一定要10张呢?我们可以理解成为“从10张里面选择任意张数,只要现金达到24元”即可;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为“一定要达到10张纸币张数,组成现金24元”。对于题目的描述有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学生无法确定题目的本意,从而影响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因此,教师设计一个好问题,就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增强了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科学准确的问题描述,有利于学生进行准确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回答。
三、问题思考充裕,全面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课堂问答应是教师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同课堂教学中其他的信息反馈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时、更具体、更准确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中的问与答,随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对教学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应该把握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节奏,该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讲解黑白图像数字化原理(如图1进行采样——量化——还原)时,教师应该慢慢展示每个步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由采样后得到的黑白颜色的信息点的存储,那么就容易理解量化后的二进制存储方式。接着提出问题:由此二进制存储还原后的图像又是如何的?这里稍做停顿,让学生在自己头脑里先形成还原后的图像,然后与比教师还原后的图像进行对比。一来可以检测学生之前数字化原理的认识,二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发现原图像和还原后的图像的区别,引出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数字化存储图像还原后的图像与原图像有区别?这一问,促进学生思考采样信息点的个数与描述图像真实性的关系,从而就可以理解图像像素的概念了。在这一数字化原理模拟的过程中,每个步骤后都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每一步操作后的结果,慢慢体验数字化原理,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获取学生对图像数字化原理理解的程度,以便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对信息技术课堂师生问答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