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创意——关于初中幻灯片制作创意教学的一点思考(二)
[评析]这次成功的策划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提醒,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是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然而经过教师的提醒才发现原来只要留意身边的素材并进行适当的提炼就能形成独具创意的设计。
(2)开拓思维,联想无限
创意思维离不开联想,联想是创意的必要条件,联想使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养成善于联想的思维习惯,由此产生创意思维。幻灯片中的自选图形非常丰富,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练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2]在上用自选图形装饰幻灯片的一课时,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在一张空白幻灯片上画出了一条线,要求学生在这条线的基础上再添其它线条组成一组装饰的图形。学生的创意是另人惊奇的,他们将线条进行复制粘贴、旋转、翻转、改变长短,然后再进行不同角度的重组,有的学生还添加五角星做点缀,成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评析]记得有句广告词是这样说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可见联想对于人类进步与发展是多么重要,创作幻灯片作品也是如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利用一条线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创作,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提示学生PPT中的自选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
3.在教师的点拨中提升学生创意能力
学生创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如果点拨启发精确到位,对于学生创意思维的迅速萌发和尽快提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幻灯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针对图、文、色进行引导。
(1)文字也精彩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PPT很简单,就是把Word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呗。”这是一种对幻灯片制作的无知,如果直接把文字复制粘贴就能达到演示的效果,PPT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晦涩难懂的抽象文字通过字体的变化、形态的转换和色彩的过渡都转化为生动的场景,使作品通俗易懂、栩栩如生。
(2)图片更有神
图片的创意除了上文提及的摆放位置的设计外,还可以将图片放置于不同的自选图形中,或者将图片与自选图形进行适当的组合,也会产生也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下面右图,将插入图片的三个椭圆与自选图形中手动绘制的自由曲线进行组合的创意,使原本分散的几个椭圆无形中连接在了一起,同时配以文字,既具有柔美感又协调了页面。
(3)图形再重组
幻灯片中图形组合的创意设计主要用在对作品的空白处添加的一些小装饰,小巧玲珑的点缀会使作品更具有魅力,就象4个“心形”的图形组合后竟然变成了一片花瓣的样子。
(4)善于用颜色
色彩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幅作品的价值往往体现在色彩的搭配和构思上,虽然这不是信息技术老师的强项,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作品本身的特点是极具美感的,因此信息技术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感知色彩、辨别色彩、搭配色彩的引导,使学生能在色彩的运用上有创意。
①图片与边框在色彩上的对应
页面中每张图片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主色调,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如果要使页面整体
协调,应尽量选择与图片主色调相协调的同色系颜色。例如在制作介绍世博会比利时馆的作品时,由于比利时馆的图片是以橙色系做为它的主色调,因此对应的文本框可以用橙色、浅橙色或者金色,而介绍韩国馆的图片是蓝色系的,那么对应的文本框可以用蓝色、浅蓝、淡蓝、天蓝。
②内容与形式在色彩上的对应
要使文字内容与其表现形式统一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色彩来体现。比如标题是“爸
爸的白发”,可以将“白”这个字单独做成白色;比如介绍世博会中国馆,由于中国馆采用的色彩是红色,所以文本中“中国馆”这三个字可以采用红色;比如名为“感受农校”的电子杂志,由于农校给人的视觉体验是一片绿色,所以可以将杂志名“感受农校”设置为绿色。当然了,每个人对于色彩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用统一色比较好,有的人则认为撞色才有个性,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该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
创意,是一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学生心中的那团创意之火,指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文化积累、观察积累闪现智慧的灵感,从而让创意神经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胜 《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技术价值系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0月)
点燃创意——关于初中幻灯片制作创意教学的一点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