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自己不如诸葛亮,数欲杀之。但我们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请仔细
看看第四十四回、第四十五回和第四十九回吧。周郎要杀诸葛亮的根本
原因,并非自己不如诸葛亮,而是因为,不杀诸葛亮,“必为江东之患!
”“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说
得再明白不过了——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杀诸葛亮是出自国
家利益的考虑。当鲁肃建议他将诸葛亮策反过来为吴国效力时,“瑜善
其言”。就是说,只要你诸葛亮能来为我的国家服务,我肯定“善”而
非“杀”。
周瑜就是如此高怀雅量的一个君子,他既是视野辽阔的战略家,
又是洞察入微的军事家,更是身先士卒的勇猛战士。他忠于承诺,故
而对诸葛亮设计“借”、实际上是骗荆州的无赖行为,气愤不已。他
修养广泛,豪放柔情,正所谓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情中人”。他尤其
知音懂律,当时就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他是真正的,
伟岸飘逸的大丈夫:指挥了一场名垂青史的经典战争;娶了一个倾城
倾国的大美人;画上了一个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完美的大英雄的
句号。时年36岁,多么恰到好处啊。
《三国演义》里,除了上面所说的顶级人物外,还有许多鲜活
的形象,也以其不朽的名气,永远流动在我们的汉语言里,从而使我
们的汉语言更加富于故事性和表现力。比如貂蝉,她是中国四大美女
之一;比如张飞,他是猛将的代名词;比如黄忠,他意味着老而弥坚;
比如华佗,他象征着神医;比如阿斗,则是愚蠢的别称……
古人曾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所以《三国演义》并非纯粹
的“武戏”,而且尤为“文采飞扬”。这不仅因为小说的“通俗”语
言本身,是那样的磅礴雄浑,那样的流畅明丽,那样的传神灵动,更
在于作品里面,还描绘了许多神采各异的诗人、作家形象。他们同样
是那个时代的风景,他们以自己的作品,以最细节的描绘,记录了那
段风云乱世。比如“三曹”,比如“建安七子”,以及杰出的女作家
蔡琰(即蔡文姬)。他们大多云集在曹操周围,可见曹操不仅是一代
霸主,更是文章领袖。我们不妨欣赏一些他们的只言片语:路有饥妇
人,抱子弃草间,顾问号泣声,挥涕独不还……王粲《七哀诗》;贱
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曹植《野
田黄雀行》。那真是一个文学事业大发展的年代,人才辈出各尽其态。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6/8/8
浅谈《三国演义》读后感想(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