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感悟人生 践行精神——谈《论语》中的人文精神 1 一、《论语》中的民族精神 1 二、《论语》中的社会责任精神 2 三、《论语》中中正平和之心态 3 四、《论语》中君子人格的魅力 3 五、《论语》中睿智的辩证法思想 3 六、《论语》中教育思想的解读 3 感悟人生 践行精神——谈《论语》中的人文精神 学校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想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而缺乏人文精神的青少年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孔子的《论语》就体现了这种人文精神。 一部书在两千五百年前编撰而成,现存二十篇,四百七十余章。它主要集中反映了某位圣贤的思想,成为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古代中国社会和现在中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是《论语》,这位圣贤就是孔子。自古有言读书要“知人论世”,现在读《论语》就必须要了解孔圣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志于学”,好学上进,“三十而立”,创立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私塾,收徒讲学,传经授艺。50岁左右事政,颇有政绩,而后因不满鲁国国君的昏庸,带领颜回等弟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十四年并一路宣传他的“仁礼”主张。之后回到鲁国专心于教育工作,收授弟子3000人,其中贤者72人。孔子一生为政教学贡献都很大,有人神化孔子,称“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话虽不实且夸张,但也道出了孔子的思想和论著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这本自古被誉为“四书”之一的经典,饱含了无数的道理。《论语》作为传统经典文化的代表被大量选进中学教材,足以说明它对于培养青年一代良好品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神话对年轻一代的蒙昧,正确审视孔子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及情感引至实践中的苦心和努力。语文学科应当重建人文精神,要超越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摆脱对人文精神的偏见和误解,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
感悟人生 践行精神——谈《论语》中的人文精神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62) | 下一篇: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感悟 人生 践行 精神 《论语》 人文 | 2021-01-09 09:10:0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