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开始了教师参与管理的调查,研究表明,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可以提高教师的管理素质。教师要会教书育人,也要会管理。如果教师不懂常规管理,不知精致化管理,那只会瞎干。让教师成为管理者,要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训。一是要让教师主动地走进学校管理中来。不少教师这样认为:领导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领导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至于做得怎么样,或是有什么后果、影响,那就不管不问了。要想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管理者应该多信任教师,多给予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多给予成功的机会。二是要让教师学会常规管理。教书有法,育人有道。作为教师,要学会管理课堂,让课堂有序、充实;要学会管理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健康成长;学会管理学科活动,让活动有始有终、成效显著;要学会管理沟通交流,以畅通教学教育渠道。三是要让教师学会科学、有效的精致化管理。在遵守常规要求之外,应引导教师摸索尝试,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管理方式。教师如果不参与学校管理,只是一味地机械地服从管理者的管理,看管理者的脸色, 势必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因“ 冷遇”而带来的抱怨情绪。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和抱怨情绪一旦出现, 就会严重地挫伤他们的积 极性, 他们就会象石磨一样推一 下动一下, 久而久之, 学校的工作就会陷人困境。 而教师参与学校管, 他们就会意识到学校领导和组织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意识到自己在学校集体中的地位, 尤其是他们自己参与学校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就会萌生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 就会迸发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他们就一 定会想方设法, 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保证学校目标和计划的全面实施。因此,教师参与学校 管理,既 可增 强他们的自主意识, 又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 五 )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改善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缓解管理者和教师间的管理冲突。有管理,就必会有冲突,这是正常的。如果管理者,特别是学校的一些主要领导者,一味地片面地强调刚性的“管”,势必会加大两者之间的距离。而如果能更多地加以理性地柔性地“理”,就能架起两者间沟通的桥梁,也才能真正解决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行政干部与教师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一些行政干部认为教师工作轻松, 他们工作相当辛苦,因而他们对教师很有意见,于是对教师要求解决的间题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教师对一些行政干部未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也有诸多的想法。显然, 这些矛盾是因为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的。这些矛盾如若长期得不到解决, 无疑也将严重影响学校的工作。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即教师参加学校有关事务的讨论、决定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就增加了教师与行政干部即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使大家都能充分地认识 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所处的地位, 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体验,产生心理认同。这样,教师参与管理人员之间就会建立一种互相关心, 互相支持的亲 密无间的关系, 学校也就会出现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氛围, 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形成一种强 大的集体力量, 使学校的工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特意去调查了我校老师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看法,有98%的教师也一致认为这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将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只有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管理上才也能更有效,学校才能不断发展。教师作为管理活动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看来,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为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教育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十分重大。
浅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