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材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其本身是依据一定的原则,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成为体育教材的一部分,这一筛选被称之为“教材化”过程,即将体育教学内容转化为体育教材内容的过程。体育教学内容是极其宽泛的,包含了各个年级(学段)的运动项目和各种体育知识,而这些知识与项目并不是对所有学段的学生具有普遍的教育价值,因此,这些选择的过程是艰巨的,而且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运动项目和体育知识价值的重新发现后,对这些项目的改造及项目与项目之间的重组必然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这一过程也是教材化的内容。
2.3 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从体育教材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来看,宏观(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教材体现,微观(狭义)的体育教学内容构成了体育教材的主体。因此,澄清以下两个问题的认识对进一步认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有益的。
2.3.1 体育教材的重复
国内有学者在众多场合谈到教材重复问题,事实上体育教学内容成为教材之后,作为一个整体,体育教材是不可能重复的。因为各个年级(学段)的教材都是根据这个年级(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其他客观条件选编出来的,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如跳高,分为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不管是何种形式,在某个年级教材中出现了,在另一个年级就不会再出现,即使出现,也会有不同的技术规格和要求,因为体育教材不仅是运动项目,还包括有体育的知识、方法,而后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材中是决不可能重复的。再者,任何体育教材的内容从体育教学内容中精选出来,这一“教材化”过程并不只考虑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还会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客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教材化的程度与形式也会因学段不同而有所差异。所谓“体育教材的重复”只是体育教材中运动项目的重复,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是体育教材整体的重复。
2.3.2 体育教材的选择
严格意义上讲,体育教材的选择是对体育书———教师用书与教科书的选择,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用书还是教科书,大多是“国家统编”,而可选择的版本并不多,选择余地也不大,即使有些省市自编了教材,那么在本省市的范围内就必然是指定教材。但如果从“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来探讨这个问题,就使问题清晰化了。事实上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就是将体育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具体化的过程。当然,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是来源于体育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讨论的体育教材选择就是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就是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方法的选择。
3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3.1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从丰富多彩的众多体育活动中挑选出某些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这一过程是复杂的,必须像选择体育教材(内容)一样依据一定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直接为体育教学服务的,最终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必须依据以下最基本的因素:
3.1.1 体育教学目标
一切体育教学手段、内容的选择都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目标因学段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只考虑年级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也不是单一的,为服务于不同目标,内容的选择也应有所变化。
3.1.2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要顾及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以适应他们不同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相对稳定的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具有共性的、学生普遍喜爱的知识、方法、体育活动;不同体质发展水平也会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提出不同的要求。
3.1.3 客观教学条件
客观条件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文化、宗教、民族、习俗的差异等,体育教学内容要顾及诸多方面,更要有广泛的适应性。
3.2 分类选择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发展不同的基本活动技能的内容,有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的内容,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根据身体各个不同解剖部位选用的内容,有头、颈、躯干、四肢等;根据项目而选择的内容,有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根据目的选择的内容,有养生、健身和防病等。但各种分类方法不是单一的,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性地运用。
4 结论
体育教学内容决定体育教材的内容,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经过“教材化”的过程,以具体项目的形式体现出来。体育教材(内容)来源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大纲在其中起着过渡的作用,对体育教材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体育教材内容的选择。体育教材的重复只是体育教材内容的重复,严格意义上讲,这种重复不存在的,认为有重复是忽略了体育教材中还包括有体育知识方法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包括最基本的3个方面,即体育教学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客观教学条件,它们决定了体育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毛振民.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出版社,1996.
[3]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5]刘志敏.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新论[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6]陈 琦,苏肖晴,关文明.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7]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1第5期张 丽 林振平: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浅析体育教材的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