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学生自身的压抑。有些学生因为口齿不清,或结巴口吃,身体缺陷和变声期,惟恐自己的举手发言,会引来同学讥讽的笑声,所以他们更愿意保持沉默。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等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等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老师也就失去了信心。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体验成功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探讨。
三 .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等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等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老师也就失去了信心。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怎样才能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体验成功呢?我想可以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后进生”在学校、班级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他们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师感到最吃力的工作。但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对整个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极其重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本论文试图在借鉴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赏识教育理论与优秀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转化“后进生”的探究。
1. 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始终要有一个信念: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他自身的“优点”,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发现它们,挖掘他们,有人说:“什么是野草,野草,就是价值还没有被发现的鲜花。”然后让这些优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作”,使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如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来说,其学习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无论哪所学校,总有坐在班里最后一两排学生让老师头疼得不行。由于不学习,他们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这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因此,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生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尤需我们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挖掘“赏识”的因素,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
2. 以表扬与鼓励为契机,建立“后进生”自信心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呢?只有赏识教育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而利用赏识教育表扬和鼓励的特点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你能说他不成功吗?
3. 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
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应该给予表锡。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进。如:我班上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但偶然间他的画画比以前进步了,我马上抓住时机当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予以“强化”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大(2)班学生刘学新十分调皮,上课经常无故说小话。刚开始我有些不满,但几次下来我发现他的知识很丰富,特别喜欢读故事书。于是,我没有在大家面前直接批评他,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会狠狠地批评他破坏了课堂纪律,但我却一张嘴就夸奖他头脑活络,课外知识很广,特别是对三国的故事、人物尤为丰富,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他一听我这样说,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后来,一有时间,我就会让他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的影响下,班上还兴起了读“三国”热。从此,他不再打断我的讲课,而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同时他本人也受到鼓舞,重新找回了自信心。
教师是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顺利实施赏识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下的应试教育观,如改变以“分数”取人,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改变偏爱“优等生”,歧视“后进生”的陋习,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并用赏识教育的理念来转变“后进生”,使他们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重新寻回自信心,从而教师要善于去挖掘“后进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铺路架桥。
在这种新形势下,进行赏识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为了让教师能够顺利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观,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才‘能使师生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形成学生向上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现代化的合格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王柳珍
2. 李顺江:《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 ,河南教育,2005年
3. 冯惠琼:《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广西教育,2005年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优秀教师激励后进生方法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