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充分尊重学生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比较低,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开展小学教育过程中,要想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沟通交流,摒弃传统的“管理式”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的诉求,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式,提升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效果[4]。在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关键,同时也是基础和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是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纪律的基础上,营造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实现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目标。
2.变“监管”为“服务”
开展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对于教师而言要通过��化管理,让学生享有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通过提供优质教学,以便捷的服务减小学生的后顾之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便利,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投放到学习中,进而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在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实践中,要引入“服务型”思维,让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更好为学生服务。通过营造服务型的教育环境,注重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当代发展实践,通过有机梳理,利用现代手段不断弘扬先进管理模式,摒弃落后的思想与理念,最终形成相应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先进教育观念,提升对教学管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进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需求。
3.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在全球化发展的为背景下,积极提升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是开展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要想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为前提。在信息时代,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也对网络和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一年级班级教学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立健康的班级管理体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5]。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发挥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引作用,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实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优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实现教育体系构建目标,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采取辩证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真正构建起现代化的多元班级管理体系,让先进管理模式指导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毋庸置疑,在现代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改革与发展背景下,探索和创设有效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每名小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建荣.纳百川 细管理――浅议小学中年级班级管理中的精与细[J].学周刊,2017,3(3):81-82.
[2]孙丽雪.浅谈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管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9):233.
[3]金慧泉.播撒安静的种子沐浴激励的阳光――浅谈如何开展小学一年级新生常规管理[J].未来英才,2016(9):283.
[4]热比古丽・达吾提.做好小学一年级教师工作的方法和体会[J].小作家选刊,2016(21):229-230.
[5]朱江生.浅谈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策略[J].教师,2017(12):120-121.
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问题反思与教育策略阐释(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