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C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如例4中给出一个“操作”,请学生构建或判断其完成过程。这题学生每阅读一选项,都要照些选项的思路在头脑中相应形成出一个结果,四选项阅读完后,学生就经历了四次表格数据的虚拟操作,并在虚拟操作中不断进行评价与分析,从中寻找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答案。显然,他必须有相应实际使用经验,而非死记硬背的静态知识,学生无法用头脑中原有的知识或经验直接解决,必须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头脑中虚拟构建操作步骤后方能得出答案。
例4:(多选)在Excel中存放了一组数据(如下图)关于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下列说法了正确的是( )。
A.在B8单元格中输入“=B3+B4+B5+B6+B7”,然后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双击,就能自动求出所有的每个季度合计
B. 在B8单元格中输入“=sum(B3:B7)”,然后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动到E8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就能自动求出所有的每个季度合计
C. 在F3单元格中输入“=B3+C3+D3+E3”,然后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向下拖动到F7单元格后松开鼠标,就能自动求出各车间的全年合计。
D. 在F3单元格中输入“=sum(B3:E3)”,然后将鼠标指向该单元格的“填充柄”双击,就能自动求出各车间的全年合计。
3.重视基础,突出运用,模拟情境,多元目标考查——实现综合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中,实际上就是要求课程要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不能人为的加以割裂,这里的综合既指三维目标的综合,也指每一纬度下更具体目标的综合。将这种理念运用的总结性评价中,就是要实现对多个目标的综合评价,这正是主观题的优势所在。
如例5,“制作70校庆”这一特定主题的网页,涉及设计规划网页的内容和结构、搜集素材、加工素材、集成素材等几个阶段。通过这一问题解决过程,从内容角度,可以实现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以及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从目标角度,可以实现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作品中所选素材及所用语言都可以映射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例5:我校在2010年10月2日要举行“70周年”校庆,请你以校友、校庆宣传办工作人员、在校教师中的一个身份建立相应主题的校庆网页。
三、主观题在总结性评价中具体应用时的客观化趋势
由于主观题一般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答题时间,在评价中题量较少,覆盖面较窄,内容领域样本的代表性有限。其次主观题需要评分教师根据对评分标准的理解进行评分,而每个评分教师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又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产生了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再次教师需要首先按照评分标准中包含的目标将学生的答案分解,然后判断答案在每个目标上所达到的水平,因此会占用评分教师大量的时间,命题及评分过程中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使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说增加了评价的成本因此。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中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加以缓解:首先,针对主观题覆盖面窄的问题,可以考虑将主观题微型化,即保持主观题的开放性不变,适度的减少其综合性。其次,针对主观题评分误差问题,从题目本身的角度,可以尝试将大型题目小型化,即将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拆分成若干小型题目,这些小型题目共同实现原题目的考查目的。再次,有时为了降低题目难度或评分难度等原因,可以考虑用客观题的形式实现大型主观题的考查目的。
如例6,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研究需要创建图形,并在此基础上回答研究问题。从整体来看这是一道大型主观题,可命题者却巧妙地将其拆分为几个小的选择题,但学生在回答每一道题目时都需要具体分析思考后(主观思想)才能做出判断,与做主观题没有本质区别,这样就用客观性的小题目实现了大型主观题的考查目的。
例6:研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你需要调查江苏省居民各种消费支出在一个长时期内的变化趋势,使用图形生成器创建图形来说明各种消费支出的在不同时期变化是怎样的,并通过居民的各种消费占总支出比例用来测量这一变化。
下面根据每一页上的要求一步步地完成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择x轴、y轴和图形上的线段各代表哪一类数据,并确定研究的时间范围。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的使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