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观题是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一种评价方式,本文以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为背景,以主观性试题为讨论主体,通过列举总结性评价例题,阐述信息技术学科中主观性命题的功能、编撰和使用要求,及实际应用中的变化。
关键词:主观题;总结性评价;信息技术课程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合格要求,是新高考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逐年进行,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教师关注此学科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 信息技术课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与熟练的相互渗透,学习过程注重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内在统一,培养目标则倡导原理知识、操作技能、信息素养、技术文化、人文修养等多方面的统筹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为背景,以主观性试题为讨论主体,通过列举大量的总结性评价例题阐述信息技术学科中主观性命题的功能、编撰原则与方法。
一、主观题的界定
1.主观题的基本特征
总结性评价试题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之分,主观题(Subjective Test)是指在评分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答案与评分要求的一致程度做主观判断的题目。之所以涉及教师的主观判断,直接原因就是主观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而根本原因则是源于主观题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首先指测量目标的开放性。主观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和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如将知识迁移后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数情况下主观题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无法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较良构的知识对题目作答,只能在对题目所提供的特定情境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积累方能给出较合理的答案。其次指评分标准的开放性。主观题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对学生应答做过多限制,评分标准中并不提供标准答案,答案只要合理即给分。在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涉及的题型十分广泛,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作品题以及不同题型相结合的形式,如选择题和简答题相结合,填空题和连线题相结合等。
2.主观题的功能
主观题是指那些能更好地考查学生具体情况或个性的试题。通过这类试题的考试,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某个具体部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测试学生精确地回忆所学内容,灵活地组织材料,清楚地表达问题,深刻地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因此总结性评价中必须充分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的测量。而主观题具有包含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技能的操作应用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与过程等能力的综合评价功能,具有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例1是采自美国信息技术课程评价试题,题目首先说明了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解决的总体要求做出规定,随后又给出解决问题需经历的几个阶段,且分别对每个阶段完成后学生需要将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提出具体要求。这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思路产生束缚,反而使学生在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的思考,有利于其能力的发挥与个性的彰显。
例1:你是一个学生小组的组长。这个小组正在研究一个课程项目,项目要求撰写一份10到15页的报告。报告是关于新闻媒体对个人隐私和名人事务的报道是否应该受到限制的问题。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一些任务:
①进行在线搜索以找到需要的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的使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