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点 强调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缺乏整体考虑 强调整合融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基
作用 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或媒体 贯穿教学始终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施要求 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不高 实施较难,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要求进行不断的创新
对于已经熟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大教师而言,应该用发展、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不再仅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主动融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自觉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转变教与学的观念,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协作学习的有力工具,而不仅是演示、辅导的工具,以促进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入开展。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为了追求时髦,为了整合而整合,牵强附会地使用信息技术,也不能因畏难情绪而排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因人因地制宜,从容易整合的切入点开始尝试,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体验整合,学会整合,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以追求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我校语文组倡导的课前5分钟演讲模式(不一定局限在5分钟),让学生在一个宽泛范围内自主选题(学科问题为主,相关的社会问题为辅)、多方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甚至制作使用简单的幻灯片或网页,登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接受学生的提问,课后还可以通过QQ群、博客论坛等形式,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互动,教师作为组织者、推动者,也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这5分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尝试,不仅没有影响到学科教学效果,而且还提升了学生搜集、评价、加工、表达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得到多个教研组的积极响应,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于广大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路走来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有挑战性的创新教育实践,既没有固定的整合模式,也没有多少成功的整合实例可以借鉴,实施难度肯定大于传统教学方法,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畏难退缩,而应该站在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历史高度上,努力投身到这项大有前途的事业中去,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利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弊端,尝试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合作、质疑的平台和机会,努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成就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①何克杭:《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历史发展》,小小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baiyu0101)
③何克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④唐文和 刘向永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从辅助教学中来,到课程整合中去(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