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应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三)
记得李艺老师说过,《网络技术应用》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要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要充分展示网络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网络技术应用这一模块与现实联系紧密,脱离实践只讲理论是空洞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TCP/IP协议”这一节内容时,对于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中的各种参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首选DNS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分别要求学生一个个自己实践,修改设置,了解各个参数的实际用途。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对话框,不过其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建议要上3至4个课时。其中针对局域网的是一种固定IP设置方法,网络教室就可以做出实验,对于自动获取IP地址的内容,可以留作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利用家里或者朋友家的宽带,只要交给学生学生查看IP的相关命令,让学生拨号上网去了解这一种上网方式中IP的分配方法。网络技术应用这一模块实践动手的操作较多,在讲解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为每5-6人一组,进行实际的组网操作考核,比如已知条件有:1、两台已安装好WIN2000系统的计算机,2、网线、交换机若干,3、IP地址一组(192.168.0.250~192.168.0.253),网关(192.168.0.1),DNS(首选:202.100.192.68,备用:202.100.199.8),工作组(STUDENT),计算机名:STU1、STU2。组网的要求是:每小组在给定时间内,使给定的两台计算机能联网并能访问互联网。教师设计组网操作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亲历硬件设备的连接及软件相关设置的过程,体验组网的基本方法,目的之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讲解“动态网页制作”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类活动,比如我校的特色项目心理短剧汇演和英语演讲比赛,制作相关的网页,做到学有所用。实践证明,因为这些实例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所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
《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课程目标虽然与《信息技术基础》不一样,但是总体目标同样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来说《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动手实践操作要多于《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需要教师们立足新课程思考并不断探索其中的教学之道。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前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平坦。
参考文献:钟柏昌《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
彭绍东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评析》《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24日第3版
段青《选修模块教学带来的思考》http://blog.cersp.com/6005/48021.aspx
《网络技术应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