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二)
(2)分组合作,共同学习
现在的社会,强调的是团结合作,要有集体的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来解决某个问题,让小组内优秀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完成任务,优劣互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生生互动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采用分层教学,兼顾各个层次学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目标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对课堂实践内容也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这样避免了以往不能兼顾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要从这三个维度去检验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1)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评价能力。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判断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我、对他人的评价判断能力。
(2)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们的学生以得到教师的肯定为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应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式,给予学生适时和适当的肯定评价,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3)总体评价中应加入德育评价部分。对于学生发展来说,不仅要坚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德育的培养。比如上课不要迟到、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作业是否及时提交、能否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等等方面,都可以考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把这些评价加入到总评价中,能够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情况,这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由此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我们相信,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我们的课堂将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课堂,更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感、协作的课堂,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2]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刘志英.寓教于乐让学生愉快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0
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