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多元发展探究(二)
譬如,《程序循环设计教学》中,笔者充分演绎了从学生参与到学生主动进行推理的学习过程,以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为主要手段,从(设疑)打印一行“*”,可以根据个数,循环输出给定的任意个,到(又问)若输出同样的“*”行,要求输出给定的任意行,该如何?再(再问)若输出的“*”行,第一行1个,第二行2个,第三行3个……又该如何,等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走入演绎推理中,并让学生在推理中自行解决问题(教师配以点拨),而不是一味让学生对编程感到恐惧。另外,适当的研究性学习、操作练习探究课,在教师的督导下,可以尝试学生教学生的学习机制。这样既解决了一位教师对五十多名学生可能照顾不周的尴尬,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被教的学生一堂课得到的指点更多,学生与学生也更容易接近,更谈得开、问得多,同时提高了相互的语言交流能力。而指教学生的学生,除了知识或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外,会自我感觉发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多,以便防患于未然。最终,双方在内省智能方面、人际相处方面都会得到质的提高。
二、多元教学评价机制,为多元发展的可持续提供活力
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因此,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地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比如,笔者在学期评定中就考虑了学生多次练习或作品的进步分,而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良好的用机用网习惯及平时表现也一并纳入学期的考核评定中。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90年代以来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它同样包括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地成长。但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多元评价方式在我国实施尚存在许多难点,如时间、经费、评价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等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唯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行动机制,实践在教学一线,才有促成学生多元发展的可能,这也符合多元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 黄长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瓶颈及其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多元发展探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