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此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网络道德”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老生常谈,也难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做一个文明网民的重要性,教学和教育的效果都不会理想。而将敏感话题设为辩题进行辩论,利用互动教学的形式,则能有效避免学生陷入被动灌输,有利于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
辩论互动策略中,“辩题”是基础。辩题不但要让学生有感发,有话说,还要说起来没完没了。所以在设计辩题时,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案例中,辩题就结合了学生在上网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也考虑到了现阶段网络信息的实际状况,即良莠不齐。如果辩题改为“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或“怎样才算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学生就会陷于泛泛而谈,甚至无话可谈。
辩论互动策略中,“正反方观点”是引导。它可以设计得比较偏激甚至荒谬,这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是为了双方都有辩驳对方的空间,也有利于辩论的最终结论趋向合理。在这个案例中,用了趣味性的语言阐述正反方观点,既符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也能让对方一眼看出其错漏之处,促发了学生的辩论欲望,降低了辩论的难度,为辩论的顺利实施作好了准备。
辩论互动策略中,“辩论实施”是关键。要利用“辩论”的形式发挥互动式教学的真谛,教师在组织实施辩论的过程,既不能表明自己的观点,也不能点评学生的发言,不然就是空有“辩论”之形而无“互动”之实了。教师的任务只是维护课堂纪律和激励学生发言。我在实施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寻找因害羞而只敢在座位上小声反驳对方的同学,鼓励他起立大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当有学生被驳得哑口无言时,我则赞扬他观点的可取之处,并“好心地提醒”他是否愿意改变观点,加入对方阵营。总之,辩论中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发言空间和自主意识。
辩论互动策略中,辩论只是方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案例中,有“在上网时遇到不良信息”这种经历的学生很多,学生对这种遭遇的态度有愤慨、无奈、无所谓等,不一而足。但经过深入讨论后,学生会考虑,为什么会有不良信息(因为有不良的人),怎样减少不良信息(不良的人少了,不良信息就少了),我该怎么做(不做不良的人,防备不良的人)。学生在辩论中通过对各自经历的讲述、各自观点的阐述,学生之间做到了信息、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在辩论中,学生能看到“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的主流意识,在对各种观点扬弃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完备的知识和观点体系。
任务驱动互动策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软件应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设定某一任务(如制作某一主题网站),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学习各种软件应用方法(如FrontPage的各种功能),最终完成任务,学会知识。而此处作为互动策略之一的任务驱动,则与传统意义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学生不是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新知识,而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完成新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案例二:《算法与程序设计》2.3.3循环结构
任务:打印如图1的菱形
互动教学过程:
(1)教师给出任务,并请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给出程序。
(2)有学生给出【程序1】:
Print " *"
Print " ***"
Print " *****"
Print " *******"
Print "*********"
Print " *******"
Print " *****"
Print " ***"
Print " *"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