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面两种直接的以语言为载体的互动不同,文档调查互动策略多以文字形式进行互动。它指的是学生撰写观点文档或调查报告,并将文档、报告进行相互交流,产生新的知识与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我知识梳理、二次学习、重立观念的过程,可能时间较长,需要延伸到课后,但它的影响却是长远和深刻的。
案例三:《信息技术基础》1.1信息及其特征
观点文档:《电脑是什么?》
文档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将你的文档给别人看,听别人的意见;
(3)看别人的文档,告诉作者你的意见,并推荐三篇别人的文档给老师看。
学生观点选摘:
(1)电脑是人类未来的必需工具。
(2)电脑是人类智慧的载体。
(3)电脑是什么,完成取决于你如何利用它。
(4)电脑是一扇门!至于是走向成功还是失败,就看你如何打开这扇门了!
案例分析:
此案例是学生刚接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简单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目的,也会对学生今后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产生影响。作为教师,我只把电脑当作教学的教具而已,类似于第一个“学生观点”。但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他们的想法要远得多,广得多。有些给予电脑较高的评价,有些观点涉及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领域,也有部分观点持批判态度,认为电脑的产生极大地破坏了人类原有的恬静生活,为现代人的浮燥推波助澜。这些林林总总的观点,有些获得他人的支持,有些遭到别人的反对。在推荐给我的文档稿上,往往正文不长,但下面的空白处却写满了其他人的评语,就象纸上的博客,讨论得不亦乐乎。
这种互动方式思想交锋非常激烈。学生的观念在此过程中不断受到撞击和挑战,一个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入。受到追捧的观点(如上文列举的学生观点)逐渐成为主流意识而成为共识,被人反对的想法(如电脑是玩具之类)逐渐失去市场最终被淘汰。互动的结果是学生原有的意识被进一步加强或根本转变,对这个电脑引发的问题产生了具有长远影响力的新的观点。
案例四:《信息技术基础》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调查报告:《阅读习惯的调查》
你习惯于坐在电脑面前阅读大篇幅的文章吗?还是宁愿购买相关的印刷材料,或是将电子文档打印下来阅读?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都偏向哪种阅读方式?你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调查要求:
⑴讲明你自己的阅读习惯;
⑵至少调查十位同学,讲清他们的阅读习惯;
⑶讲清你对你调查的结果的思考。
调查结果与思考:
同学以借书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和上网阅读为多,原因是花钱较少,也比较方便。
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实践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