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交流以合作,多元评价以竞争”-----合作学习实施中不容忽视的平衡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教育者在逐步理解新课程的过程中,努力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专业生活方式。这种现象是可喜的,同时也因为不断尝试摸索,才会发现问题,才能将某种方法应用正确得当。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从普及现象入手,选择很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来阐述一点教学实践中的所得。这样看似人人都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不同的课堂实践中却也效果不一,良莠不齐。
关键词:小组合作、角色分工、交流、评价
一、合作学习的一般概念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和史密斯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育技术,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生们在小组中工作,为学习内容而互相帮助。在合作型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对当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的交流能力,而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涉及各种通信交流的技能与方法,使用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使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通信与交流的过程。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任职能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学习者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方法与态度,培养团队精神与健康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
由于合作学习最后必然有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汇报,需要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展示在整个班级面前,所以它既是合作下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是竞争中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
合作学习有如此多的优势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融合实现,成为众多教师的常用选择就是很正常了。
二、实施中的一些困惑与试解决思路
问提 (一):在进行小组成员合作时,关于成员配备与现行学生机位的安排是一个矛盾,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问题分析:
1、目前普遍的机房座位安排情况
通常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学的第一或者第二节课就将学生的机位安排好,以学号的顺序或教室内座位顺序为主。
目前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员配备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学习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实现个体及合作伙伴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生们在小组中工作,为学习内容而互相帮助。为了达到在学习过程中同伴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成员的组合是不能太随意的。这点,信息技术教师都清楚。以学期初机位定位为准,采用就近原则组合成员,依然是广大教师的首选。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教师要考虑学生机的维护情况,所以也不便多次大规模地变动机位。再者合作学习的活动也不是每节信息课都会使用,况且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需要交流。如此一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学生临近组合,这样在管理课堂时,也方便很多。
如此,对于小组合作时的课堂管理是省心了不少,但同时也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有没有两全之策呢?既免去教师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消耗在机房管理,又要尽可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效率。
解决思路:
机房机位的调整与否
“通畅交流以合作,多元评价以竞争”-----合作学习实施中不容忽视的平衡(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