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活动中,请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在动手动脑相结合中解决问题。提供玻璃漏斗,乒乓球,玻璃导管,烧杯,水,量筒,弹簧称能研究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像研究浮力,研究流速等等。
在提出问题以后我经常会使用“那你们说该怎么办?”这样的字眼,以期能让学生能形成完整的思路,从假设到方法的设计再到预测结果直到用实验去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在学过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一节后,提出怎样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能把糖汁中的水分蒸发除去?
4 结果与分析
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问对整个探究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上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个目标明确又吸引人的问题往往从一开始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性提问不但能提出正确的假设,提供合理的依据,并且还能对所作的假设提出不少的验证方法,对验证结果进行预测;而一个相对枯燥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思考起来就有难度,甚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检查性提问和巩固性提问
这样的提问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都可以完成,但积极性不高,似乎并没有融入更多自己的思考在里面,效果不佳。把对知识的简单重现和模糊认识作为问题的理解和答案,也说明在这样形式的提问下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提示性提问和暗示性提问
直觉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凭直觉,没有经历明确的逻辑步骤、没有明确的过程意识的思维样式。直觉思维在必要的感性经验上展开,能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现象进行敏锐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日常事物的撞击使他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的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总结性提问
请学生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会大大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在学生讨论思考以后提问学生会把他所学所想的联系起来,更多地还会发现新问题,把探究的行动进行下去,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5 思考与建议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探究活动后续阶段中进行假设,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的引导。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提示重点,组织教学过程,增强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思维活动的参与等作用。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意提问的技巧。
第一,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始终站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立场上。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变的毫无意义。
提问的“留白性”原则。提问仅仅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引导,不应该把所有的结论毫无悬念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发现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是学生学习的部分,不应由教师包办。
提问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为自己设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合作、探究原则。
提问的技巧性原则。课堂提问有一定的技巧,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提问的双向性原则
第二,设计提问。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考虑提出的问题
(1)是否确定了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和主要思考阶段的目标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