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为主
(3)发展什么学习主题
(4)预期的答案是什么
(5)开发学生的什么潜能
在考虑好以上这些以后就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了。
(1)设计提问,目的明确,注重问题的新颖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
(2)设计提问,紧扣学生实际,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接受新知识总是以原有知识为支点的。教师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否则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设问时,应将问题分割出合理的层次,使之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吻合。好的问题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另外提问所涉及到的学生面要广,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要耐心引导和启发,不可严加批评和指责,对于积极回答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使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
(3)设计提问 变化灵活,注重问题的探索性。提问方式有多样,有教师自问自答式、师问生答式、集体回答式、讨论式提问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或讨论才能回答的问题,可采用讨论方法,让学生进行思考后再作回答。在科学教学中,更要注重问题探究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推理过程和发现过程,使学生在自求通达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思维。提出这些问题后,请同学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探索的余地,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问题情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强化创新动机,培养探索精神,使其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设计提问,关注热点,注重问题的现实性
提问的语言要有艺术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提问时忌态度生硬、面无表情,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不爱发言、胆小的学生更要注意。提问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面带微笑,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期盼、鼓励的目光引导学生,这样才能使课堂提问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多运用鼓励和赞扬性的词语,让学生的思考得到肯定,以此来增加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第三,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少说多问。教师的提问越多,学生思考的机会相对也就越多,对问题理解的程度也就越深。对于任何概念的学习,都应该设法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
提问要有准备。教师在课前要有计划地准备出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一定的层次列入自己的教学方案之中。尤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使学生在推理过程中发现矛盾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提示学习方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能够提示学习的方向,最好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老师将要让他们做什么,使他们能够把握学习的方向。
保持弹性和变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提问,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这种设计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此时就应该变换样式或者给一些暗示,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有的教师一节课上提的问题不少,但你仔细听会发现都是用“这是什么?是不是这样?”之类的形式,丝毫没有变通性,更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提问形式要多样、富于变化,从而真正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总之,课堂上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的探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员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运用材料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等著.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38
2、《中国教师新百科》 主编:柳斌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4、《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