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二)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个性差异以及各种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对一项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例如,在一年级的跳短绳教学中,每个学生掌握的技术各不相同。这时候教师可以大致将这样的群体分成A、B、C三组,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会的提出学会,会的提出增加每次连续跳的次数,对掌握好的学生提出规定时间内跳最多次数。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和同组队员之间的对比,练习起来就更加努力。教师在指导的同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督促,促使他们勤加练习,以尽快掌握各项技术,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3.按体质、体能,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的体质、体能各不相同,在安排分组教学时,应尽可能做到运动负荷因人而异,安排不同的练习次数、组数或强度,这样更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和需要,避免“吃得下”的学生“吃不饱”,“吃不下”的学生有抵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例如在耐久跑800米的练习中,弱组可安排分两次完成任务,中组安排一次性完成,强组安排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以后的耐久跑教学中,慢慢的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对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弱组和中组循序渐进靠近强组,强组更强。
4.按个性、心理特质,增强自信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实践过程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有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也可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外显的表象,分为勇敢型、沉稳型、智慧型、胆怯型、浮躁型等。如在教授前滚翻第一课时,对于没接触过前滚翻教材的低年级学生会产生恐惧,担心翻不过,不敢翻,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心理上的差异,把胆大的和胆小的分开,或者容易自卑的和开朗的分开,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尽量安排对个别学生的帮助,缓解学生的恐惧和压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心理上适应教学内容。
分组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一个亮点,更使得教师能够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显著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效益。
三.全局思考,完善分组分层的每一个细节
有效的分组分层,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的学习乐趣,同时也体验到参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如何让分组分层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让学生的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最大收益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再下点功夫。
1. 了解学生,精心备课
要做到分组分层教学,教师的备课、授课、教法指导、场地器材布置都要有较高的要求。上课前,教师要对上课的教材吃透,深入了解学生,再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确定如何分组分层以及不同学习组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对此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善于观察,勤于记录,有时还需借助班主任和家长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例如可以制定一张表格(如下),以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基本情况。
学生体育学习基本情况记录表
姓名 擅长体育项目 爱好体育项目 有待提高项目 教师寄语
…
2、组间互助,共同进步
在对学生分组分层后,长时间后,课堂中组间竞争增多了,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立和排斥的心态,影响正常教学。教师要引导不同层次间的学生进行帮辅,让他们回归到原先的固定分组,在固定的分组学生中,有的可能在这个项目上是弱项,却在另外一个项目上是强项,每个人各不相同,但是现在是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小组,一个团队,就很自然的让他们结对子相互帮辅,成为一个新的团队小组。另外一个班级集体力量的强弱,能量的大小,水平的高低,常是由班级骨干决定的,这时,可以培养骨干,帮助教师共同管理小组。
3、尊重学生,取名合理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心里差异,灵活命名,如:ABC组;提优组、学习组、努力组;切忌用简单的好、中、差来命名分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练习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多元评价
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和固定小组的帮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分组教学,分层评价,做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而评价语言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做到激励评价,而不是单一的好差评价。至于多元评价是指能体现师生互评、自评、他评相互交错,相互融合,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发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适时分层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
总之,分组分层教学是一种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优质的、细致的、高效的教学组织方法,让学生享受更高的“光照度”,受益每一个学生,给体育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但在教学组织的综合化发展趋势下,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怎样灵活应用,还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善于根据具体任务和不同的对象与条件,有选择的组织,有效地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益,真真切切地受益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李 祥 学校体育学[M]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国忠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 江苏教育出版社
3.陈晓鹏 从“统一”走向“个别,课堂教学组织的新趋向[J] 中国学校体育2009(6)
4.林晓燕 体育课一直分组教学探析[J] 教育2002(1)
5.于卫军 分组教学的新方式——“一二四小组” [J] 中国学校体育学2009(6)
6.张建辉 “小班”体育教学中的“八个分层”[J] 中国学校体育学2009(12)
分组分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