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分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标准。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是很难达到的。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先根据学生身高、性别、性格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组分层,让学生先在这固定的几个组进行体育队列常规练习和学习,接着在教授具体技能技术等内容时,根据学生的技能基础、运动兴趣、体质、心理特质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层,让学生在每一堂体育课上都能受益匪浅。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分组 分层 差异 受益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在体育课上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受益?
由于班级与班级之间会有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会有差异。如果教学方法单一,进行统一对待,“大一统”,“一锅煮”千人一面的方法,势必教学内容不能得到很好落实,从而大大降低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就要设计一套行之有效,学之有意的教学组织形式,让我们的体育课堂能够成为每一位同学的体育课,让每一位同学在每一节体育课都有收获。下面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分组分层的教学研究。
一、随机组合,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集体,而这个大集体又是由许多个小集体组成。一般体育课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身高和性格特征把学生排成四列横排。这四列横排,就是四个大组,四个小群体,或者是很多的四个人一纵队的小组。这样的群体看似随机,却也是固定的。
小群体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的教学,能较好地处理生生、师生以及多向交往的关系,它讲究的是团队精神以及多种教育功能的开发。在一些靠团队合作,探究等不强调突出技能的竞赛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用这样“固定”的小组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往返接力跑竞赛》,分成四个大组就不再需要教师进行很大调动,也就可以很快完成教学。又如《自由玩圈》一课:教师提出‘这个呼啦圈在我们的手中可以玩出很多好玩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想的方法最多,最有新意。’学生散点自由玩圈后,教师提示小组内可以合作,这个小组就是四个一纵队的小组,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创编圈的玩法。十分钟过后学生展示各小组的成果。结果各小组学生想出的办法真是五花八门:有用呼啦圈来当滚铁环的,有用呼啦圈摆图形跳的,学生在各自的创新玩法中享受着体育带给他们的愉悦。
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固定小组的存在有其一定的价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需考虑众多因素,不仅分组速度快,而且又能节省很多时间。固定分组带着学生愉快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在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进步的快乐的同时,也体验到同伴发展的喜悦,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确保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顺利进展。
二.合理分层,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益
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时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选出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学生当组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巡回指导,对个别现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小结和调整。有鉴于此,对于分组教师要有差异的调整,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活动的效益。
1.按运动兴趣,自主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运动,课堂教学自然事半功倍。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练习一项内容时,教师就可安排多项练习方式,达到同一个练习目的。例如在三年级《单双脚跳》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跳格子、跳台阶、“石头剪子布”游戏(两个人一组;石头剪子布,赢的学生向前双脚跳一次,输的向后双脚跳一次,没输赢的,两人分别向前单脚跳一次;以到达两人约定的终点先后分胜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形式,这样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活动后心情舒畅、回味无穷,收益颇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而然达成。
2.按技能掌握程度,针对提高
分组分层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