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科学探究的着力点
[摘要]:学生有所知,科学探究活动从何做起?它的着力点在何处?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从探究过程的三个关键阶段谈把握科学探究着力点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科学探究 着力点 对策
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一线科学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精心设计的情境导入活动正进行中,有的学生早已把答案脱口而出,探究的气氛大打折扣,接下来的活动如例行公事般展开,科学探究缺乏了应有的神秘感和驱动性。学生有所知,科学探究真的有“劲”无处使吗?从近年来听过的省市级几十节研究课、观摩课来看,情况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关注,很多教师为此开展了研究;忧的是这个问题仍一直存在于课堂之中。学生有所知,科学探究的着力点在哪里?本文试对科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剖析。
一、探究的起点在哪里?
案例:课从什么地方开始?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科学课《昼夜交替的现象》。在引出什么叫昼夜交替后,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
方法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提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生:地球的转动。
生:地球的自转。
生:地球不仅在自转,还在围绕太阳公转。
师:这样说比较复杂,我们来看是不是跟地球自转有关,我们来做地球自转的模拟实验。
方法二:
师:课前我们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做出了我们自己的假设,老师把你们的假设进行了整理:
第一种: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动。
第二种: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不动
第三种:地球自转
第四种: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
第五种:与月球有关。
……
反思:科学探究要找到真实起点
方法一在实践中被很多老师采用,在访谈中认为这样的导入比较简单,不绕太多的弯,直奔主题,接下来的验证线索清楚,也容易得出结论。对于第二种方法有一定的争议,反对者认为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赞成者认为这样容易暴露学生已有认识。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真实探究起点在哪里?笔者就这一课的学生起点随机进行了一次课前调查,结果显示:47个学生中有14位同学认为昼夜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有31位学生的认识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也有2人是不清楚的,再对有所知的14位同学进行了访谈,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外书、网上、看电视等方式获得的信息,追问你确定吗?有几位学生动摇了,认为好像地球还在公转;又对其余的31位学生进行访谈,他们对地球在转有所知,但具体是怎么转的说不清。
如何把握科学探究的着力点(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