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一次课外实验活动的回放 1、实验内容:面包(或其它食物)发霉所需条件 2、实验前准备 A目的(略); B场地:因需要不同温度、光线、每天观察等,建议学生放在家中; C实验方法:实验前探讨了面包发霉需要的可能条件,明确了实验操作方法; D难度:难度不高,材料易找,变量易于控制,实验现象明显; E实验时间:约一周,期间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3、实验反馈: 一周后安排课堂上汇报交流,统计实验人数,实验项目人次,反馈实验现象。要求说说实验过程、方法、现象和结论。 4、再实验 表扬了认真做实验的同学,建议写一篇实验报告或文档,布置还未完成实验的同学补做,同样要求记录,并尽可能地撰写实验小报告。一周后的反馈,每班均有30多人参与了实验,但仍有少数学生从未参与过本次的课外实验。 5、小文档小报告。项目:实验材料、实验过程、方法、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报告一:面包发霉 我用了两个面包。两个都放在桌子上,只是一块面包上滴了六滴水,而另一块面包上没有滴水。过了两天以后,没滴水的面包上已经有了一点一点的黑色的小圆点,那么滴水的会有吗?我瞧它看了看,并没有什么,我用手指了指,它又嫩又柔软,但上面也没有黑点。可是第三天的时候,滴水的那只才长出了一点点黑点,而没滴水的面包上已经有一条条长长的丝了。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滴水的面包上,已经绿一块、紫一块、黑一块,而且还缠在上面好多条细丝了。我用手指指了指,硬硬的,闻了闻,好臭呀!而滴了水的面包,才刚长出了几条丝。从这儿我知道了,滴水的(面包)比不滴水的发霉时间要慢。 报告二:我把一块面包滴了三滴水和另一块干的面包分开放在袋子里。第一天,都没变,第二天也没,第三天,湿的面包有点气味,干的没变;第四天,湿面包还是有气味,干的面包也有点;第五天,湿的面包长菌了,干面包没有;第六天,干面包发霉了,但湿面包发的更多。第七天,被妈妈扔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