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探究与实践(二)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探究与实践(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3、评语就是分数的清晰注释
当学生面对自己的综合得分,他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可以如何思考?“科学老师的话”就是教师对分数的注解与补充,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诚挚交流。记得在两位最低分学生的评价表中,我是这样留言的:“一边说,要一边想;一边做,要一边想;一边听,要一边想;多思考,多倾听,你才会有更多收获!建议一:上课不可太随意,要专心听清老师和同学的话。建议二:要记住我们该做的事情。老师不想听到你没完成的消息,更不想看到你东张西望、不知道做什么事的样子。”“为什么你的材料如此之少?是做过了就把它们丢了,还是根本还没开始做它们就失踪了?科学活动可都是很重视材料记录的。希望以后你能保管好,认真并及时完成。”这样的分数与评语,既是对这两位学生的一个警醒,也是一次科学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引导,更希望这样的评价可以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
4、过程显现评价的内在用心
采用如此结构的分数评价,主要是为了在基本体现科学课程标准评价要求的前提之下,充分考虑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学生教与学的基础,着手进行学生评价,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一是在评价的内容上精选,选取代表性内容列入考察范围;二是在方法上简化,采用一般教师和学生能操作且时间和精力许可的方式方法。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其重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科学课的学生评价如何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应?《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生完成的真实任务对学生评价。我们认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是由许许多多个科学探究活动构成的,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也就是说,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就蕴涵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之中。因此,评价应该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尽可能地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我们只有把评价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具体活动,对其语言行为、情感态度产生影响,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知”强调“学生完成的真实任务”的理由正在于此。
二、力求分数评价的自然状态
面对如此众多的评价活动,如果仅靠老师一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完全由教师来操作也背离评价的初衷。让学生参与这么多的评价项目和内容,在实施中是否会显得“兴师动众”?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有这份精力和兴趣参与到评价中来吗?面对重重困难,我们需要有适当的操作策略,便捷的操作方式保障评价活动的有效实施。尝试中,我们是这样实践的:
1、先入为主,参与评价是理所当然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感觉到:学科学就应该做这些。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科学课始业教育课上,教师就告诉学生:科学课的学期成绩不仅包括期末考试成绩,更多的来自平时的表现,如课前材料准备情况、课堂上的探究习惯、课后的观察与发现等。让学生在接触新学科的初始就同时“接受”本学科的学习常规、评价常规,形成一种“学习这个学科就是应该这样做的”的意识。
单元评价要先入为主,就要在第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实施。当学生在学完一单元后,这些评价活动都经历了一次,第二单元及以后的评价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在以后的单元评价中,就可以逐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如在三(上)年级,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与学生认识两项评价表(单元学习评价表、单元单项活动评价表),并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完成各项评价。后来评价到第三单元时,单项评价表的内容是“收集各种纸样,研究比较不同纸的吸水性”,这个内容在单元教学中途就安排学生完成了。结果等到本单元结束评价时有个学生还问:“老师,还有一份评价表呢?”可见,学生已经将单元评价作为一项应尽的常规来看待了。这样学生自然不会觉得单元评价是个累赘,而认为它们都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
对于其他评价项目,只要做好先入为主,学生也会认为科学课就应该是这样的,要做的的每一项评价都是有意义的,也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
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是有效的,从两个学期课前准备评价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准备工作更充分和主动了。
2、合理设置,评价操作讲务实效应
由于科学课课时少,内容丰富,教学时间较紧张,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还有评价的空间和时间呢?我们把评价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合理安排好各项评价的时机,简化评价记录方式,设计好适宜的评价内容,使一般教师和学生都有时间和精力,都能操作,保证评价的有效实施。
(1)统筹安排评价时机,做到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其中,单元自评表、单项活动评价表、作业本与科学记录本评价每单元定期评价一次,每学期四次。课前准备评价由教师提前布置需要准备的材料,准备好的学生课前将材料交给材料员,由材料员在课前检查并记录。课堂行为评价则在课堂教学结束前2分钟进行,每单元学习中安排一、两次评价即可。课后实践评价次数不多,学生完成后可以随时交给教师评定。
(2)简化评价记录方式。课前材料准备评价由材料员用“√”“○”等简单符号记录。除特殊表现记录外,其他各项评价记录均为等级制,只需用“ABCD”在统计表中记录即可,时间花费不多。
(3)合理设计评价内容,控制学生操作时间。单元自评表、单项活动评价表和课后实践活动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自行设计的。单元自评表在设计时既考虑评价内容全面,要包含基本知识、探究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又要考虑操作的时间,一般学生都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如三上年级“动物”单元设计单元自评表(见附1)。设计单项活动时要围绕单元探究的主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寻找一个活动“点”,它是学生课后有兴趣又有能力自主完成的。如“蚕宝宝蜕皮的观察记录”(见附件2)。课后实践则为短期的小活动,就像家庭作业,一般当天就可完成。
这样,各项评价被有意识地随机安排、贯穿于教学过程前后,与学生学习融为一体,简便易行,避免了因评价过于繁琐而难于操作的窘况,实现了评价与教学同步,评价与学生的发展同步,提高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品鉴评价引发的诸多故事
我们开展“分数”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要给学生一个最后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学生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第一学期中途,随着科学课学习的不断开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发现和问题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室里设立了“我的发现与问题银行”,以便于学生随时记录下各自思考的问题或一闪而过的想法。教师不定期地对这些发现与问题进行整理,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并将学生参与的状况记录到“特殊表现”中。渐渐地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课外生活,课后探究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一学期来,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并想方设法解决的科学小论题共有14个(全班共27人)。
由于评价表中的综合得分来自于科学学习的各个过程中,因此评价活动同时也可以是一种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适时地给予鼓励性的反馈,给学生带来希望,树立信心。如在捡落叶的活动中,一个平时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带来了40片不同种类的落叶,在数量统计中得了“冠军”,得了表扬后整节课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这节课后,我拿着文件夹在教室小结,给他在这项活动中的表现打了最高等级——全班唯一的“A+”,同时向学生强调说明:科学课的最终成绩不光是考卷分数,还有很大的一部分都在这个文件夹的统计表里,就看你们平时的学习表现了。我看到他听后眼睛亮闪闪的,笑得特别开心,好像看到了自己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好像一下子就把对学习的畏惧和厌烦都抛开了。
评价表中的各项得分还可以简明、如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欠缺,以利于“对症下药”。如三年级原有一位有名的“小蜗牛”,作业、背书,就连说话、走路都是慢悠悠的学生,平时能不做的事他都是尽量不做的,成绩从未上过优秀档。第一学期“科学老师的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很遗憾,也很痛心,在你的得分栏里出现了两次“0”分;可老师也很无奈,这是我们开学时就约好的评分方法。这只能说明你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得太少了!要知道,每一分成绩都是要靠平时努力才能取得的。希望年后能看到一个爱学习、爱科学的你!”不知道是老师的这段话触动了他,还是两项“0”分震撼了他,第二学期在科学老师的“额外”关注下,他对各项科学活动的兴趣浓了,积极性也高了,尽管做得不如其他同学优秀,但各项活动都及时完成了。“小蜗牛”变成了勤快的“小牛”。期末总结时,他一遍遍计算着自己的综合得分,看着从未有过的83分乐得合不拢嘴。本
文档
由文档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文档,请点
毕业文档范文
查看
经过一年的尝试,我们觉得:重视分数没有错,用分数评价学生也并非一定是坏事,关键是此“分数”是否具有教育的意义。我们对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实行过程性评价,并作详细、真实的记录,然后根据一个个评价记录的材料进行量化评价。这些分数的得来就像科学课倡导的“实证意识”一样,都是有“证据”的,也是有“故事”的。因而,学生看到的分数,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分值,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这样的分数渗着学生辛勤的汗水,印着生动的回忆。在分数的背后,学生收获他们的酸甜苦辣咸,收获他们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收获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足迹……收获着靠自己努力而获得的成果,即便就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不也是有意义的吗?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小学科学学业评价的探究与实践(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 “点拨” 的..
下一篇
:
建立课外实验的高效机制——由一..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小学
科学
学业
评价
探究
实践
2011-11-07 14:37:40【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