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二)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的立柱过低, 纸横梁2背宽、4倍宽时的实验数据就会很不准确;如果过高,分组实验中当横梁倒塌时,部分组的学生就会满地找垫圈。如果横梁用的纸过薄而重物又很重的话,1倍宽的横梁连1个重物都不能承受,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数据?如果横梁用的纸过厚而重物很轻的话,纸横梁4倍厚时所需要的重物要100多个,学生实验时横梁还没倒塌,叠放的垫圈已经坍塌,有时重新实验几次还是不能成功,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教学的低效。
第2组材料和第1组材料相比其实只是更换了3个纸横梁,但如果我们2组材料同时提供给学生,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在做第一组时的无意注意,影响他们的有效探究。所以我们把第2组材料中的3个纸横梁装在1个信封中,课前放在学生的课桌里,在做第2组实验时再取出来使用。另外,我们发现,如果教学中没有涉及到让各组学生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就没有必要请各组材料员到指定位置来领材料,各组到讲台前领材料会浪费1-3分钟的教学时间,也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及时反馈和评价
1、加强学生分组实验前的有效指导
过去,我们的科学课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实验材料、实验的步骤、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实验前都详细讲解,学生照着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结论正确。新课程来了,要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就不敢指导了,什么都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我们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许多时候必须给于学生一定的帮助。
本课的教学中,在分组实验前通过师生研讨,明确在这个对比实验中至少控制3个因素:1、立柱之间的距离(跨度)必须相同。2、放置的垫圈大小要相同,要轻轻居中叠放。3、在记录数据时,使横梁倒塌(接触到桌面)的那个垫圈不能算。教师对实验的有效指导,才能保证各组实验顺利开展,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2、及时进行课堂反馈和评价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获取和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向,使教学针对性更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如下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及时了解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程度和学习的状态,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行为(如激励性评价、调节语气、讲话的频率及需要重复或细讲等),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到课堂教学的轨道上来。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巧妙的进行激励性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的沟通,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形式从学生的表述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得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途径及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在讨论实验要控制哪些因素?实验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以及在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围绕研究问题展开时,当学生在交流中词不达意时,特别需要教师及时的有效指导。
(五)“学而时习”,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
科学课也要强调适度的“时习”,一方面有利于所学科学概念的保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科学概念的内化。在课的起始阶段,适当的对上几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复习;在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或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练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在课的结束阶段设计几个选择题,根据教学时间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促进科学概念的内化。
1、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控制的条件是( )
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控制的条件是( )
A纸的材质 B纸的光滑度 C纸的宽度 D纸的厚度
E立柱间的跨度 F单个垫圈的重量 G纸的长短
2、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 )。
A增加纸的厚度 B增加纸的光滑度 C增加纸的宽度 D让纸变得更粗糙
3、材料的宽度和厚度,( )更多的影响材料抗弯曲能力,所以房间里的横梁要( )放。
A材料的厚度 B横着放 C材料的宽度 D立着放
另外,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做练习的准确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来全面获取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情况,而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给予恰当的弥补和点拨,以便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一个再学习、再理解吸收的过程。我们认为:适时、适度的练习能够有效的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本
文档
由文档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文档,请点
毕业文档范文
查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互动。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最优化地、最可持续性地发展。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书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XX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 《上海教育》2007-09B期
3、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解读教与学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中国教育报》2007-5-8第6版
5、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 《中国教育报》2007-6-16日第3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略谈科学教学中反思学习的应用
下一篇
:
让细节演绎精彩课堂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提高
小学
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途径
2011-11-07 14:45:21【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