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以致千里——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研究 宁波市红梅小学 邬技科 【内容摘要】纵观当前信息技术的教材编排和教学设计,都倾向用一个完整的大作品(任务)体贯穿课堂始末。而大作品由于情境复杂,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实现重复、梯度的练习,反馈延时等局限影响了课堂效率。本文打破大作品设计一统天下的格局,尝试将大作品分割成若干个小作品组件,从小作品组件的教材转换、小作品组件的材料构思、小作品组件的环节安排、小作品组件的材料部署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关键字】 小作品组件 教材转换 材料构思 环节编排 文件部署 大作品主题式教学由于着眼于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以往计算机职业培训班式的课堂模式,而受到了众多教师的追捧。无论哪种课型、教学内容,都倾向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完整的大作品(任务)。但是,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存在不足和局限性,大作品教学设计也不例外: 大作品由于情境复杂,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一般制作大作品需要涉及众多知识技能,如果前面的知识技能掌握不扎实,会影响到今天的学习;完整主题下的大作品难以实现某一技能重复、梯度的操作练习,不利于技能的掌握;大作品评价反馈大多安排在完成作品后,难以及时发现矫正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大作品不可控因素众多,达成度低,学生成功体验少,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 这种重视应用,淡化知识技能的“大跨步”式的大作品设计,一不留神就会有“眼高手低,效率缺失”之嫌。不加选择地过度使用,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打击学生的信心,常此以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无法形成,甚至出现了一批信息技术“学困生”。 “不积跬部步,无以致千里。”再宏伟的目标,也要从简单的小事做起。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大跨步跑”变为“小步子走”,把大作品打散成若干小作品组件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理清结构,将教材小作品化 现行的教材大多以一个主题情境为载体编写而成的。要把教材的大主题小作品化,需要理清教材的逻辑结构,从而确定小作品之间的彼此关系,采取相应的转换的策略: 1.化大为小式:有的教材为了完成一个大作品,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环节复杂。学生往往因为某个技能操作而被卡住,无法继续后面的学习。如果把每个教学环节转化成小作品,将知识点、技能点相对独立地蕴含至各个小作品中。就可以让前后环节相对独立,减少干扰。 例如《走进航天港》一课按操作步骤可以将小作品组件可以设计为: 小作品1.从网上复制航天港的文字到写字板——下载文字; 小作品2.将下载的文字整理成段落——首行缩进; 小作品3.设置文字格式与行距——设置行距。 将每个环节都转化为小作品,三个小作品分别蕴含了下载文字、首行缩进、行距设置相对独立的知识技能,连贯成一篇完整的科普文章。学生即使文字下载没有完成,可以直接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上继续学习后面的首行缩进,学习不会因此而卡住。 2.梯度重复式:有的教材安排,新授的知识技能一遍而过,没有重复和深入。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某一操作技能从不会到会,仅仅是掌握该操作技能的一个开始。如果学会了该操作技能,但没有进行重复训练,也许过几天后就会忘记这一操作方法。要想把所学的技能真正化为学生所有,需要将教材内容转化成具有梯度、重复操作练习的小作品组件。 例如《艺术字》一课,笔者将小作品组件设计为: 序列 作品描述 插入艺术字 调整艺术字效果 小作品1 ——插入艺术字 尝试为“智慧树”栏目插入艺术字标题 1次 小作品2 ——调整艺术字效果 设计3种以上不同风格的艺术字效果 至少3次 小作品3 ——应用艺术字 根据“七彩童年”、“妙笔生花”的栏目布置设计协调匹配的艺术字标题 2次 2次 合计 3次 至少5
教材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艺术字标题,笔者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将艺术字学习过程分解成:插入艺术字——调整艺术字——应用艺术字,细化深入,层层递进。按照教材安排,只有1次艺术字插入操作,1次艺术字效果调整的操作,这对掌握技能而言,显然是不够的。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后,学生至少操作了3次艺术字插入,5次艺术字效果调整。经过这样的重复递进,学生熟练掌握了艺术字的操作,在后面课程表制作、小报编辑中,学生都能顺畅灵活地运用艺术字,不再为忘记艺术字怎么操作而烦恼。 设计情境,构思小作品材料 理清了小作品组件的骨架,接下来要具体构思小作品组件的材料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构思: 1.同个作品,合理分解。这是一种常用的构思方式,只要把一个作品进行合理的分解,就能设计出小作品组件。 如把《一份邀请书》分解为标题设置和正文设置两个小作品组件,用标题设置新授文字格式,把正文的字体设置作为练习巩固。 再如《图片的插入》一课,以制作体育明星档案为主题,分别将背景图片和插图作为两个小作品组件。 2.同主题下,发散思维。围绕同一主题,构思多个系列的小作品材料。 如《美丽的公园》一课,围绕着“公园”的主题,将小作品材料设计为给“花的海洋”,“多彩的叶子”等,分别给花儿、叶子添上不同的颜色;在此过程中学习熟练颜色的编辑。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3.不同主题,变式练习。同一知识在不同的主题情境中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将小作品组件设计成不同的应用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多视角的、综横交错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活学活用能力,巩固加深知识的掌握。 如《文档的修改》一课,可以将材料情境分别设计成: 小作品1.用一张A4纸将作文文档打印出来,前提是在不改变文字内容与格式的情况下。通过页面设置,应用于word文档,选用规定的纸张,调整页边距,使文章能够压缩在一张A4纸中。 小作品2.简易名片制作,为名片设置合适的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编排环节,细化小作品实施 小作品组件的环节编排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效果,是小作品组件设计的重中之中。 1.有效分配时间 学习需要时间,如何将宝贵的40分钟分配到各小作品组件是很值得深思。首先,我们要把时间放在重、难点突破的小作品环节。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抓住了重点,攻破了难点,才能把知识技能学扎实,后面的学习应用才能顺畅加速,否则欲速则不达。 比如《艺术字标题》一课,在探究艺术字工具条的作品环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充分体验学习了各个编辑工具,就能熟练快速完成后面的设计应用。 同时,为了确保绝大部分学生不掉队,我们应该以底线学生为标准给各个小作品练习分配时间,保证大部分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操作时间。又由于学生的操作基础是存在差异的,我们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当前小作品时间有多的情况下去探究下一个小作品,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拓展作品练习,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及时评价反馈 大作品设计,一般要到作品完成后,学生才能得到反馈与评价,这种“评价反馈”是延时滞后的。在漫长的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无法及时矫正自身的错误,直到最后的作品反馈,才暴露了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但为时已晚,即使补救也必然是捉襟见肘,积重难返。纵使作品赢得了肯定,也才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 如果在每个小作品学习环节建立及时的反馈评价。一来能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的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矫正。二来,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作品,及时的反馈评价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看到学习成果,进而取得学习的成功感,激发了学习动机。 相对大作品,一个小作品难度低,更容易获得成功,成功的频率也更高,因此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更足。 四.部署材料,助推小作品效率 小作品组件的学习材料部署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1.合理设计学习提示。每个小作品材料要包含学习提示和参考范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学习提示和参考范例又不能影响到学生的操作。 如右图所示,以WORD中的文字格式设置为例,有明确操作要求和参考样例,而这操作要求和参考样例不能直接采用美化后的文字段落,而应将它们截成图片,并固定图片的位置,以防止学生直接复制参考样例,避免操作提示和参照样例影响到学生的操作。 2. 巧妙投放小作品材料。小作品组件材料的数量、分发形式(集中OR分次);放置位置(醒目的桌面还是暂时隐藏到其它位置)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设计时,要以确保学生方便获取而不受干扰为准则,反复斟酌,慎重部署组件材料。 以《名片DIY》为例: 这种材料部署,因学习要求而定,因个人程度分发。基本设计与拓展设计互不干扰,学生不会因为拓展设计的复杂性而被吓倒,较好地实现了分层教学。 运用小作品组件设计,走小步,不停步,积大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成功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小作品设计不是广谱抗生素,不能解决课堂效率的所有问题。同样要警惕小作品组件设计的泛化过度,尤其避免将整个课堂分割得零散破碎,过度牵制学生的思维。选用哪种教学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