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教育论文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五导”
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资料
|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
现代教育技术
|
应用数学论文
|
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
心理学论文
|
教育技术学论文范文
|
教育管理论文
体育教育论文资料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教育论文资料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论文资料
|
汉语言文学
|
心理学论文资料范文
|
中文专业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五导”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文档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五导”
余姚市郑巷小学 张建微
【摘要】“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心灵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教材、说、思考、动手操作、评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五导”即导读、导说、导思、导动、导评,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本文中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导”。
【关键词】导读 导说 导思 导动 导评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施教之法, 贵在启导。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与, 而在于相机诱导,可见教师的“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和心灵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读教材、思考、动手操作、评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五导”即导读、导说、导思、导动、导评,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在这里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导”。
导读
导读指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又是学生发展的工具。教改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应只做教材的实施者,更应该做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小学信息技术》宁波版新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其中每课中的知识林和小技巧都非常好,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教学脱离课本。如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从不要求或极少地要求学生打开教材。 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上信息技术课不带教材进机房,遇到困难时不翻阅教材直接问同学或教师。这些现象的存在已经给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许多学生不能用信息技术术语来回答问题,常常用自己生活中习惯来回答。比如点击鼠标说成“按一下”鼠标;点击某个软件中的工具也说成“按一下”;软件中的菜单说成“最上面的一条”等。回答问题时不能用正确的信息技术术语来回答,这主要是除了教师自己平时没有严格地使用信息技术术语的习惯外,学生也没有认真阅读教材的结果。所以教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读教材,让那些操作完成的学生自己读教材的知识林和小技巧。
导说
导说指教师引导学生多说。虽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指出每堂课要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在75%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了说的权利。如今的小学生尤其在农村的小学生,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那便是只会操作不会说。平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些什么,怎样来说,以什么方式来说。这样不断地训练,日积月累形成信息技术语言模式。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却忽略了这一前提,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结果使学生沉默寡言,就算有三四个学生上课积极发言,也是教师和这三四个学生在演戏,而大多数学生则成了台下的观众。所以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说,给他们勇气,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导思
导思指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是课堂的“轴”。思考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奋发上进的一种推动力,更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的过程,拓宽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要急于求成,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有很多,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如利用问题情景、学生困难、知识的迁移等引导学生思考。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14课《小学生世界报》中讲到保存页面时,让学生根据自己以前保存画图软件的方法思考保存网页。这样利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进行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思有所学,思有所得。
导动
导动指教师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指出每堂课要保证学生的操作时间在75%左右。显然信息技术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从最基本的画图、文字输入、编辑排版,还是电子邮件的收发、网页浏览、幻灯片制作等,都需要经过实际动手操作才能完成。所以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导让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到幻灯片制作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先将课前做好的精美幻灯片。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思考,在计算机里怎样制作?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想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
文档
由文档同学网(
www.lunwentongxue.com
)整理,更多文档,请点
毕业文档范文
查看
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动手操作。例如小学信息技术宁波版第一册中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池塘里的小蝌蚪》中,在移动操作中不光要学生学会移动还要学会设置透明色。在课中有几个学生也出现了背景后面的“白色”,当时我利用了这一“错误”资源。让全班同学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困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在新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间更多的应该属于学生,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导演的作用,学生才是主演。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会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自己更容易记住如何操作,而且下次也基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导评
导评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以“评”促“学”,鞭策和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评价作品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当然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环节的作品进行评价。课堂中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作品中哪些是可以发扬的,哪些需要改进。学生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鉴赏作品,发现并纠正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以使自己以后不会再犯,发现并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为下一次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与素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等。学生在刚开始评价作品的时候,往往凭直觉说好看与不好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要以一种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态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具体的方法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如对优秀作品评比时,教师可以这样说:“请你们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好在哪里?”,并和学生一起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让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对该学生表示赞扬和鼓励,真诚地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又如对不好的作品教师可以这样说“如果能把颜色改一改,那效果可能会更好!”并引导其他学生以平和、建议的口吻来评价。引导学生纠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平和的气氛下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让他们知道教师尊重、欣赏、信任他们。
总之,课堂中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与, 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随时随地地引导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的引导艺术。这样把广阔的课堂时空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好方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博,用“设问导学”方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J],2006(03);
[2]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五导”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唤醒“沉迷”的学子——浅谈如何..
下一篇
:
理性构建主题,关注信息技术素养..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五导
2011-11-16 08:35:12【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