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郊区小学生融入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研究 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 励张军 摘要:郊区小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较少,对信息技术课相当陌生和茫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合理分组,发展全体” 等四方面着手,努力探索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郊区 小学生 信息技术课堂 实践
前言: 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振臂高呼:“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到如今各个国家竞争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和未来日子里,信息技术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手段,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将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人口数量众大的郊区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好信息技术呢? 笔者先后在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任教,对于不同区域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表现,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并根据自身经历,结合自己的一些探索、思考与实践,总结成文。 一、郊区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情况 笔者2006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城区小学任教2年,先后任教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2008年,由于学校发展需要,调任另一校区,位处郊区的新校区任教,同时接手五、六2个年级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自3个不同的郊区学校,分班混编而成。 第一堂课,我就遭遇了以前教学中是从未碰到过的场面:无论我问什么问题,我如何去引导,学生都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参与教学互动的意向。我自问自答,结束了疲惫与失落的第一堂课。之后的一星期,我几乎用同样的方式上完每个班级。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我开始思考。 二、郊区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表现情况的原因剖析 要想了解学生的思想,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于是我把第二周的上课内容改成了聊天,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他们以前信息技术课上的很少,书本上的东西教得更少,上课大多数时间是自由上机,基本也就是玩玩游戏。我问了一些关于三、四年级教材上学过的软件和知识等,学生的共鸣寥寥无几。我开始明白,课堂上的冷场,并不是学生不想参与,而是他们无法参与!这一群孩子,对电脑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玩游戏上,他们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只是一张白纸。 下课前,我做了一项调查: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统计发现,电脑普及率不足35%,这也许是他们电脑操作能力弱的又一原因吧! 三、引导郊区小学生融入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研究 找到原因后,我开始思考并尝试组织一些新的课堂形式,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经过一年半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针对郊区学生,我总结出引导学生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合理分组,发展全体。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我构思以小组合作为教学单位,形成探究性、帮扶性的学习小组。这样,学生在组内互帮互助,可以帮我省下很多重复指导的时间,同时,让指导者感受自豪,让受教者学有所得,一举多得。 在分组的时候,我下了一番工夫。首先我请同学们毛遂自荐,认为自己电脑操作能力还行的同学举手。由于班级性格的差异,有些班级响应踊跃,有些班级无动于衷。自荐人数较少的班级,我又请其他同学推荐,毕竟同学之间的了解还是要比我深刻。根据人数,我平均分到每个小组,并从中选出小组长,负责帮助身边2—3位同学。另外,我再根据学生家里拥有电脑的情况,以及个人纪律等统筹安排,尽量做到每组实力相当,最后再给每个四人小组分别标号。 分好组,我提醒他们,以后的每堂课,我都要设置竞赛,表现最出色的3个小组,可以在课后各考老师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每个学生都想考倒老师,这样一来,学生对每一堂课都有了期待。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以组来代替单兵作战,能集合小组智慧,使更多孩子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学优生在指导中体验扎实掌握知识技能的自豪,后进生体验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喜悦,整个小组更是团结一致想成为优胜小组,得到考考老师的奖励。这样,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都被点燃,渐渐地,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不再陌生,甚至很多学生在私下偷偷告诉我,最喜欢上的就是信息技术课。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一部分,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合理安排小组,可以使组内同学和谐协作、帮扶同进,小组之间你争我赶、良性竞争,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更主动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更好更积极地融入课堂。 (二)、潜移默化,活用电脑。 如何改变学生对电脑就是上网玩游戏的错误理解,这是以后顺利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起点,也是我不得不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开学不久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上,我拿出一本书《教爸妈玩电脑》给同学们看,并问道:“知道老师在哪买的这本书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书城,有人说外地……我接着说:“老师足不出户,就买到了这本书。”我打开了课前准备的网购这本书的网页。有学生发现了,“老师是网上买的!”“是啊,老师发现网上书的种类比我们这的书店丰富多了,价格也便宜哦!”学生们都没有网购的经验,兴趣异常浓厚。我顺水推舟,“大家想不想学?其实,电脑除了可以玩游戏,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接着,我给学生展示利用电脑查天气预报,查学习资料,看电子图书…… “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术,你也可以让电脑为你服务,让你变得更加聪明,让你的生活更加精彩。” 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穿插一些个性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尽情感受电脑和网络的巨大魅力。诸如利用电脑和网络了解世界首富Bill Gates的故事,回家给你的父母讲讲;利用网络影像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利用电脑软件设计给父母、给老师、给同学的节日卡片,并打印分发……学生感受到了电脑里的“大千世界”,他们发现除了玩游戏,电脑还有更多、更大、更为实用和更有意义的功能,而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这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空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在探索中,在成功中,学生们渐渐淡化了对电脑为游戏的错误理解,继而转化成了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喜爱和追求,学有所需,学以致用,体验成功,分享快乐,当课堂的展开进入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我们何愁学生们不主动融入到课堂上来呢? (三)、适度游戏,拓展教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禁止学生玩游戏,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有害无益的。玩合适的游戏,适度的玩,对培养学生思维、促进知识迁移是有帮助的。 期中后的某一堂信息技术课,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教学课——鼠标激活我的思维。我给学生找了一个Flash游戏——“博士的家”,以此来锻炼学生使用鼠标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一看是个游戏,学生参与的兴致非常高,小组内的合作异常踊跃,小组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每一组都在奋力成为第一个掌握真相的小组。 游戏完成后,我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冯群燕说:“利用已有的信息,根据事情的发展,动脑筋,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庄杭威说:“知识都是有关联的,可以用学习经验来解决有些问题。”说得多好! 通过一节游戏课的教学,我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一个想法、一个思路:从已有的知识也许可以衍生出另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这就像我们学习一个新的软件,看似完全陌生,但其实跟我们学过的软件有很多相通点,我们可以大胆尝试,说不定自学也能驾轻就熟。这在无形之中给了学生充足的底气,他们在碰到新的学习内容时,不再畏葸不前,而是敢于动脑动手,思考着如何征服眼前的难题,享受着自己发现知识的乐趣,这种主动性、这种求知欲不正是我们课堂上最需要的吗? (四)、基础着手,发展个性。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打字是相当重要的基础能力,很多课的内容进行都需要一定的打字速度,而打字慢又是学生的通病。针对这一弱点,我见缝插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或课堂留下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打字。同时一再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指法,运用字词分类输入技巧。刚开始,很多同学都喜欢偷看键盘打字,我就让犯错的学生把键盘藏进去,不允许他拉出键盘。一次、两次……终于,同学们明白了: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差的习惯只能快在一时。慢慢地,学生对键盘越来越熟悉,打字速度提高很快。有了打字的基础,有了对键盘的熟悉,学生在学习很多课本知识的时候,更主动了,也更轻松了。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因为打字慢这一硬伤而脱节掉队,从而更顺利地融入到课堂中。 同时,对于基础较好、打字速度达到要求的学生,我不再死板地要求他们也一同练习打字,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厌学情绪,抹杀他们的个性发展。我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喜欢的知识,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拓展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向我认领。如有些学生用向我领的资料自学学会了申请E-MAIL,用电子邮件给老师送上了新年祝福,给远方的亲人送去了生日问候;有些学生在尝试运用软件的作用,用画图软件尝试绘画,用WORD设计小报,用PPT制作班队宣传稿;有些学生则上网学习英语知识、运用电子词典、阅读电子书籍……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就像一块磁铁,紧紧地把学生吸住,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虽然每次操练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同学们学会了日积月累,乐在其中。同时,这也是对那些打字慢的同学的激励,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明日也发展属于自己的个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材施教,灵活变通,根据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要适时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我们心中想着学生,爱着学生,就会努力思考并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结出令人惊喜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信息技术 2.曲桂丽:《郊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XXX教育信息中心 3.樊永华:《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4.于培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新农民•郊区教育2009第7期 5.樊志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