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金融专业
-> 浅议出口退税问题-免费^论文(二)
金融论文资料
|
财务管理
|
会计专业
|
国贸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电子商务
|
会计论文
|
财务论文
|
金融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营销论文
浅议出口退税问题-免费^论文(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论文。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论文
浅议出口退税问题-免费^论文(二)
(一)现行出口退税的基本涵义
出口退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管理制度。
出口退税作为一种政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税收学概念,它既不完全从属于国家税收范畴,也不完全从属于国际税收范畴。它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跨国经济贸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作为一种涉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质出现,后来为各国所认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惯例,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权力保障基础的国际制度。
一国对出口货物退税,不完全是在税收上为实现鼓励出口目的而实施的一项优惠措施,而是流转税税制的内在要求和流转税跨国课征表现形式。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国对于出口的一项优惠措施,最初的目的在于鼓励出口,但在发展演变当中,由于国家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目标的需要,出口退税政策又成为一种国家对于出口结构的导向性调节工具。
出口退税作为国家宏观经济重要的调节手段,与减免税一样是政府给予企业或个人的税收优惠,同样都属于税式支出,但它与减免税是不同的。出口退税是专门调节对外贸易的政策工具,涉及的税种只是国内的各种流转税,退税以已征税为前提,是在产品出口后把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中已经缴纳的国内流转税税款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可以使出口产品的国内流转税负担全部消除,在优惠程度上比较高。减免税调节的范围则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适用的税种则包括政府征收的各种捐税,减免税以应征税款为前提,至于产品是否已完税并不是减免的必要条件。在优惠程度上,减税只是税负的减轻,但税收负担仍然存在,免税也只能是免除产品最终生产或流通环节的税款,对中间环节已经缴纳的各种税款并没有免除,做不到税负的全部消除。因此对出口货物实行减免税的办法不能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
另外,出口退的税是生产和流通各环节中已经缴纳的国内流转税,在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里它着重于对实物经济的影响而不是金融经济,它与产出水平(或经济活动水平)的联系更为密切。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而言,以流转税为基础的出口退税和进口征税对于实物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现代虚拟金融经济的影响,这就是出口退税政策具有的、更为重要的、却没有被重视的意义。
(二)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
1、消费地课税原则
自由贸易要求对出口商品进行退税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国的国内商品课税原则不同,需要协调统一各国的国内商品课税原则,以消除出口国对国内商品征税所产生的税收效应对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产生干扰和影响。
国内商品课税原则有两种:一是产地原则,即一国政府有权对产自于本国的所有商品课税,而不论这些商品是在本国还是在外国消费。在产地原则下,外国商品在进口时无需纳税,本国商品出口时无需退税;二是消费地原则,即一国政府有权对在本国消费的的所有商品课税,而不论这些商品产自于本国还是从国外进口。在消费地原则下,出口商品退免税,进口商品征税。
如果相互贸易的两个国家实行不同的国内商品课税原则,例如,出口国实行生产地征税,进口国实行消费地征税,就会导致国际双重征税现象的发生。
同一批出口商品既要负担出口国征收的国内商品税,还要负担进口国征收的国内商品税,显然不符合国际公平税负的原则,使进口的商品不能在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上同进口国本国生产的同类商品公平竞争,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可能对有关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造成不应有的扭曲。
如果不同课税原则的两个国家同时向第三国出口,则会造成出口商品不公平竞争。由此可见,不统一的国内商品课税原则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统一国内商品课税原则。
国内外一些专家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实行消费地征税,将更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实上,目前世界各国的国内商品税制度对有关外贸商品部分基本上都实行消费地征税。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许多条款都鼓励对出口商品退税,进口商品征税的消费地原则。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6条第4款规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出到另一缔约国领土,不得因其免纳相同产品在原产国或输出国用于消费时所须完纳的税捐或因这种税捐已经退税,即对它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16条补充规定也指出“退还与所缴数量相等的国内税不能视为出口退税补贴”。
这里所说的用于消费时交纳的税捐是指货物应纳的间接税,在实行间接税的国家和地区,出口货物退(免)税通常被称之为对出口货物免征或退还在国内已缴纳的间接税。
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理解为出口退税能够实现在国际贸易中间接税双重征税的避免,其特点是不需要各国间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对等协议,它是由一种自主行为而形成为国际惯例,即出口国对出口货物间接税实行退税,进口国对进口货物征收全面的间接税,并用进口货物的税收收入弥补用于出口货物的退税支出。这就是出口退税和进口征税必须同时实施的理论依据。
由于消费地课税原则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因此,在消费地课税原则下派生出的出口商品退税做法已成为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
2、税负转嫁理论
税负转嫁理论是税收理论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当代经济理论界对间接税的转嫁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绝对转嫁论,另一种是相对转嫁论。
建立在“绝对转嫁论”基础上的观点,认为间接税属于转嫁说,实际税负的承受者是消费者。一个国家的间接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国的消费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国际贸易中,这些政策不应该随着货物的出口强加给其它国家。如果对出口货物所含的间接税不予退还,就会把税赋转嫁给其它国家的消费者。
因此,免除本国具体政策对出口货物的特定影响,成为各国实行出口货物退税制度的重要理由,它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实现公平竞争的有效保障。
建立在“相对转嫁论”基础上的观点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出发,认为商品课税转嫁或不转嫁以及转嫁的程度,要看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与不背离及背离的程度。如果含税价格与价值(可以用生产价格衡量)相符,只是表明商品税的价值部分是劳动者对国家的直接贡献,体现的是等价交换,消费者并没有额外的税收负担,不存在税负的转嫁问题;如果含税价格高于价值,才发生了税负转嫁。对于出口货物来说,是否给予退还及退还多少间接税,取决于税负转嫁的程度。
在商品课税未发生全部转嫁的情况下,出口即使不退税,进口国也未承担全部出口国已征的间接税。
权衡出口退税的利弊,主要是看一国税收体系中商品税所占的比重,在商品税不占税收主体地位的国家,出口退税利大于弊,反之,则弊大于利。综合考虑以上理论观点,就我国出口产品及国内税的情况来看,采用出口退税制度其积极意义是属于主要方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
/3/3
浅议出口退税问题-免费^论文(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
下一篇
:
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出口退税
问题
免费论文
【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