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客户经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的好坏,高素质的理财人才不仅要精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税收等业务,而且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加强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坚实基础,要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2.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客户经理考核体系,将客户经理个人职责、工作成绩与考核奖惩紧密联系起来,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繁杂的脑力劳动,所以银行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督促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对员工的考核,重点应放在客户满意度、业务知识、工作绩效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通过引进国际经验和通行服务标准与理念,以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准则。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理财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目前各家银行员工都在积极准备银行业理财规划师,从业资格证书(设计到理财)等专业考试,为银行业理财服务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五)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刺激市场需求。
1.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要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运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营销人员应当主动向客户推销理财产品,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方式,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2.要适时转变营销方式,由过去的关系营销向效益营销转变。商业银行应重视个人理财的概念推广和市场培育,银行业应引导客户建立并加大力度推广正确的理财观念,即个人理财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对人生进行规划以达到终身的财务安全,消除客户对个人理财的种种误解,打开个人理财广泛的空间。商业银行要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充分利用银行信誉与形象打造理财市场的专业品牌,发挥银行网点和员工优势,借助社会团体、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突出银行理财品牌信誉、产品多样性、专业投资顾问服务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优势。理财客户经理在营销活动中应帮助客户分析其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让客户真正感受到贴心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银行要对高端客户服务场所的改造和各类增值服务的开发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专门的场所、渠道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向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代客理财服务,从根本上突破银行柜面服务的地域和时空限制,实现个人银行服务由大众化向品牌化,由同质化向个性化,由单一化向综合化的转变。金融机构间应定期进行横向沟通和资源整合来共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把市场做大做强。
(六)加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风险大,证券投资管理水平低及金融监管当局的监控能力有限,决定了仍然要实行分业经营模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广泛进行业务合作,相互渗透,实现优势互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
1.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2.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七)对客户提供人性化、差别化优质服务。
1.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应当对客户进行细分, 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2.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型电子支付工具。这些工具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交易速度快等特点。在设计个人理财计划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服务方式,为客户快速有效地整理和分析信息,提供人性化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个人理财服务必须立足于以需求为导向,遵循时刻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注重客户调研,根据客户背景资料评估其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度,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客户对投资产品流动性、期限、收益的要求以及其有无特殊投资偏好等。一杯水、一把椅子、一副笑容都会使顾客给银行不少加分,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增进顾客对银行的信任度。
4.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应该提供差别化的理财服务。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客户信息档案,依据客户的年龄、性别、偏好、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程度及潜力等指标进行客户细分,从而确定个人理财业务的目标客户,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其量身定制理财方案。逐步优化和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从而打造个人理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提升银行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业务绩效。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确实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绊脚石,因此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边发展、边改革、边适应。但是,我们相信在金融行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也成为个人理财业务飞速发展的绝佳机遇,个人理财业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工孟:个人财务策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黄小军:美国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业务探秘[J],国际金融出版社,2006年6月第4版。
3.吕德宏,汝璇卿,叶建洋: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人人理财业务[J],浙江金融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4.章军:个人理财业务漫谈〔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5.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M],管理评论,2003年11月。
6.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其防治策略研究[M],财贸经济,2006年9月。
7.万杰,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M],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7月。8.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M],上海金融,2006年5月。
9.俞乔、邢小林、曲和磊:商业银行管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版。
10.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