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发达国家中间业务及理财发展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是由西方商业银行首先开拓的服务性金融业务。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为摆脱这一危机,银行界发起了一波创新浪潮,个人理财业务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伴随着80年代以来的经济复苏和新经济的繁荣,这一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人到每个西方家庭,其业务收入已成为西方银行业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指出1983年~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量年平均增长80.71%,相应的业务收入在总收人中的比重增速迅猛,1996年均达到40%-50%左右,有的银行高达70%,这反映出该业务拥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据德意志银行2001-2003年年报显示的收入结构情况:服务性收入、其它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比例大致为4:3:3,且服务性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占其营业收入的36.31%,2002年为40.81%,2003年达到43.88%,为93.32亿欧元,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服务性业务的重要组成,在银行各项业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国内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已经把该项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各家商业银行普遍以超市的经营理念经营,纷纷建立理财中心或金融超市,把金融服务当作产品来经营,营业场所比以前变得更易于与顾客沟通,加强了与客户的情感联系,争取了更多的客源。
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民币产品才121只,外币产品566只;2006年理财产品实现了几345只,外币产品744只;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大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整体特点:第一,人民币产品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外币产品;第二,股票、混合类产品的投资价值高于其他类别产品;第三,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股票、混合类产品全面超过了外资银行,但是中资银行以数量取胜,外资银行更注重产品设计和适销对路,中资银行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指标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其规模还小,在银行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针对用户的服务只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在品质与全方位的服务上与国外银行尚有很大的差距,如品种单一、缺乏专业理财师等。
三、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差距。
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2007年3月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成立。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邮政储蓄银行是在原邮政储蓄基础上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邮政网络是邮政储蓄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依托。邮政企业和邮政储蓄银行将共享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共同发展,将实现邮政企业和储蓄银行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加快推动邮政储蓄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一)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
随着国内银行商业化程度的加深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邮政储蓄已置身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转存款利率的下调、自主运用资金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压力,而传统的金融业务如网点存、取款,汇兑等,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中间业务不需运用企业的资金,只代替用户承办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通过此类增值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储蓄存款、增加手续费收入,还可为用户提供多种优质、便捷的服务。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和束缚,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业务才刚刚起步,发展滞后,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达到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层次。距离经济发展和不同层次客户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相比差距也很大,主要表现在:
1.观念陈旧,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受体制、眼界、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束缚,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重视传统业务,轻视中间业务,仍然把中间业务当成传统存贷业务的辅助手段,认为中间业务短期效益低下,属可办可不办的业务,或者干脆认为是“不务正业”,对中间业务思考研究的不够,忽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没有看到中间业务巨大发展空间。对基层行的考核仍然以存款指标为主,对中间业务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激励性,从而也使基层员工对中间业务巨大潜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以至于在实践中,中间业务还处于自发的、盲目的发展状态,缺乏长远的规划和严密的科学管理措施。
2.业务面小、服务功能单一 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发展理财业务的几点想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