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开办的理财业务是以代理保险、代售国债以及部分理财产品的销售为主的一些初级水平的业务,服务品种较单一,业务面小,范围窄,而其它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期限灵活、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产品收益率也较同期存款高很多。在这种市场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原有的理财产品已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3.管理机制不健全,营销乏力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从上到下缺乏总体规划,在运作中,上级部门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计划,而对如何加强理财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单位在理财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对理财业务的开发、管理、营销、监督均不能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加之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
4.硬件设施落后及人才缺乏
理财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信息、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随着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其综合性业务操作和规范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业务的拓展和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创新性人才。目前,从事理财业务人员匮乏已成为邮政储蓄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 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素质不强,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提供令用户满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产品数量较少且产品单一。
由于国内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加之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缺乏,使得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对冲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银行在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与外资交易对手平盘。结果,不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由于我们商业银行未能直接参与市场,组合衍生产品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较弱,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外资行的报价。
我行理财产品多为较为初级的重复性产品,设计缺乏差异化。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理财产品把握市场脉搏能力相对较弱,尚未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因此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在许多理财产品开发中,只是运用网络优势、营销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合作方进行对接,是理财产品业务链中下游的关系,只是一个管道和平台,产品附加值极低,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方,而银行只从中获得极低的代理费。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投资组合往往大同小异,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每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对理财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他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同,有人属于风险喜好型,有人属于风险厌恶型,他们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价值取向差异很大。所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特殊要求进行个性化服务,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才是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理财经理队伍建设刚起步,人员素质有有待提高。
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从业人员多是原来办理邮政储蓄业务的柜员转岗而来,这些人员多数对理财业务知识匮乏,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之我行从这两年起重视了理财经理队伍的建设,起步时间较晚,人员的培训还有待加强,素质有待提高。
四、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思路。
(一)理财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要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目前,尽管我行在储蓄、基金、债券等方面给予客户理财服务,甚至出现了保险方面的理财规划师,但是总体上银行业提供个人理财服务的员工还未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规划师”的要求,既熟悉公司类业务,又精通银行卡、银行结算、证券交易、保险、投资等零售业务的专业人员十分缺少。
壮大理财人员队伍,一是要立足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二是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年富力强、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员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外的专职培训、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公关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 邮政储蓄银行如何发展理财业务的几点想法(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