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创新作为金融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是,就在人们关注它极大提高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同样也应该注意到金融创新改变了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构成本身,对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流量的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鉴于货币政策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的内涵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本文提出了发展我国金融创新的思路。
【关键字】金融创新、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
金融创新是当代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如火如荼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结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通过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改变货币供求机制和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它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金融发展史实质上是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由于金融创新给虚拟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各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才产生了质的飞跃。所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及表现
“创新”一词是由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912)首先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并使用的。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生产函数永久地改变了现存的生产成本曲线。因此,创新必须是“产生在本质上是新的一种现象”,它应是一种“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熊彼特还强调“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的区分。他认为,前者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新组合产生的结果:后者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从而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现有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下降 。
对于金融创新的定义,学界尚无统一的说法。这既由于不同学者关注金融创新的侧重点不同,又因为金融创新本身仍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必须动态地对其进行跟进研究。综合已有文献的观点,并结合当代金融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本文将金融创新界定为:在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和技术条件下,金融管理当局或金融机构基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持续创造性变革和研发活动。金融创新主要体现为: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是金融创新之中内容最为丰富的部分。它主要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规避汇率、利率风险,降低成本,开拓新业务,追求新的获利机会而推出的各种新的业务品种,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 (1)为套期保值以降低或转移利率、汇率风险而设计的产品。如浮动利率债券、远期利率合约、金融期货、期权、利率掉期等。(2)为增加金融资产流动而设计的衍生产品。如贷款权对换交易、股权贷款、资产转让合同等。(3)为扩大投资或进行产业投资机会而设计的衍生产品。如可转换为公司股票的贷款、债券等。
金融机构创新指商业银行业务全能化发展和随金融工具创新而产生的大量新的金融机构。如各种各样的证券投资基金崛起,其中既有独立的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有由商业银行控股的附属机构,还有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产权交易机构等多种以整合金融资源、提供金融服务为赢利手段的现代金融组织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风行欧美国家的跨国大型复合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或金融超级市场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因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引领世界金融业重新走向混合经营时代。
金融制度创新可被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这包括: (1)金融组织变革或引进;(2)新金融商品被引入; (3)拓展新市场或增加原金融商品的销量或市场结构的变化;(4)金融管理的组织形式创新;(5)金融文化领域的创新。
二、国际间金融创新的特点
金融创新的发展,以60年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资本流动加快为背景,以70—80年代的放松管制为契机,一直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目前,国际金融创新主要呈现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多样化。 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