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美国一超独强,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军事能源具有了高度支配地位(目前正在寻求对中亚和中东的支配地位),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是这一地位的直接体现之一,有人由此称“美元的霸权”。美元的强势与美国1996年始的强势美元政策,与美国在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的地位相对一致。
全球贸易金融格局支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在全球贸易中,美国是重要的初级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国,同时也是部分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国,美国又是飞机及零部件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国。美国的贸易支配着全球的贸易。其他国家商品出口到美国并进口一部分美国商品,有了一定的美元外汇储备,而这部分外汇储备又通过企业、商业银行和其他别的方式进入全球外汇市场和美国的有价证券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美国靠不断发行美债和其有吸引力的股票市场回笼美元,也部分通过增加美元的供给量提供给其他国家的贸易者,从而使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行使了其他国家央行和财政部的部分职能,相当大程度地影响着全球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3、欧元尚需要经济一体化的强有力支持,10年左右难以代替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虽然2005年1月初的欧元/人民币的汇率已经比2003年同期上涨29%,人们持有欧元资产也越来越多,欧元持续走强和稳定,欧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货币,具有一定的世界货币特征。但是,由于欧盟的东扩,欧元区自身的扩大受阻(英国、瑞典和丹麦目前仍未决定何时加入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化需求,而要消除这些差异,并使英国、丹麦和瑞典与新加入欧盟国家经济体融为一体,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2005年5月法国和荷兰分别否决了欧盟宪法之后,欧元全面走软, 进一步加重了今年以来欧元的低迷人气,欧元兑美元自年初已经下跌逾10%,而美元则全线走强。因此,在未来十年左右,欧元还难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二)美元保持相对强势对美国而言利大于弊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既是美国实力的结果,也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实际上,美元是美国的全球争霸、推进全球化的重要工具,美国的全球争霸也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保持美元的相对强势,维护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对于美国经济也是利大于弊。因此,尽管美国21世纪初再次出现如20世纪80年代似的“双赤字”问题,但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克林顿时代确立的“强势美元政策”,美元贬值幅度也相对受限。前两年美元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货币贬值了20-40%,但其实质广义贸易加权值仅下跌了近11%,美元价格的一路走跌主要是同几年前美元的相对高位对比造成的,这些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正常的汇率浮动,美元暴跌的风险基本上不存在。从经济实力上看,美国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一个国家货币价格是由该国的经济实力决定的。从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暂时还没有发生过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的货币出现过大幅度的贬值情况。而自2005年以来,受各种国际形势的影响,美元走势已经逐步走强。当然,受美国经常帐赤字扩大这一严重的长期问题影响,美元还有可能再次出现下跌状况,但这也是正常的市场汇率浮动。另外,目前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今年将保持利率不变,这将加强美元的利差优势。因此,预计美元汇率近期仍将保持相对强势。
1、美元兑发达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和保持对发展中国家货币的稳定,有利于美国争取最大的贸易效益。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其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重要动力的原因,因为美国目前巨额的贸易逆差表明美国对全球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相关的贸易数据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于原油的进口,汽车及其零部件、消费品的贸易逆差引起的。原油的进口以美元计价,消费品出口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率,能保证廉价的消费品和原油的供给(美国本身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本身也无大规模廉价的消费品生产);美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也受到欧洲和日本的竞争,美国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近几年美元相对于发达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有利于其恢复在汽车及其零部件上的竞争力。因此,相对强势的美元对美国贸易有利。
2、相对强势的美元保证了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美国经济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还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恐怖主义袭击并未根本上削弱美元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据估计,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约有70%以上投资于美元资产。自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步入衰退,股市泡沫破裂,美元下滑,但外国资金并没有大规模从美国金融市场撤离。相反,流入美国债券,尤其是公债的资金大幅上升。随着美国股市的回稳,部分资金流入美国股市,保证了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同时,国际收支的平衡,又对美元起着最终的支持作用。
从1996年强势美元政策执行以来,美国贸易赤字和经常帐户赤字逐年增加:1996年分别为1010亿美元和1208亿美元,1998年为1668亿美元和2174亿美元,2002年上升到4180亿美元和4809亿美元,到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4901亿美元和5418亿美元。同时,流入美国的组合投资则大量增加,从1998年的2680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5400亿美元,2003年高达8566亿美元;而流入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相应地从2270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4110亿美元,之后下降至2003年的2931亿美元。股票投资2003年已反弹至2386亿美元。
因此,美元的相对强势既有利于保证美国获得最大的贸易效益,也有利于维持其国际收支平衡。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可能不会继续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美元的相对强势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十分重要
1、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及其母国也一样重要。
外部需求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而外需中加工贸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加工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中国在工业产值和对外贸易中对外资的依赖还在加大。2004年1-6月,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了总出口和总进口的57.1%和56.5%,贸易占了56.8%,外资企业出口的八成和进口的六成属于加工贸易,而出口和进口加工贸易分别占总出口和总进口的55.2%和37.7%。从1994年至2003年中,中国的出口从1210亿美元发展到3654亿美元,外国投资公司或合资企业贡献了出口增长的65%。因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不仅对于中国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外资企业也十分重要,对于外资企业所在的国家也十分重要。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国际收支表中属于经常项目的投资收益净流出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分别为186亿美元、147亿美元和80亿美元。
2、美元的相对强势与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相结合对中国有利。
美元相对贬值使人民币也相对贬值,相对增加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但也增加了进口的成本,尤其是能源、资源和食品价格受美元贬值有所上扬,而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和食品。不仅如此,美元贬值还使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多了一些磨擦,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因此,美元相对贬值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反,美元的相对强势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对中国有利。一方面,它使中国的进出口保持恰当的和稳定的增长水平,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贸易磨擦,也会缓解因进口价格过高引起的物价大幅上涨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资产为主,相对强势的美元有助于美元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随着美元的反弹和美联储利率的上升,中国在汇率机制和利率政策上都有更大的余地和空间。
3、中国已有妥善应对目前人民币升值投机的操作手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