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4年12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2004年,美、日、欧经济分别增长4.3%、4.4%、2.2%,而2005年美国经济基本面明显强于欧日等国。近日,《今日美国》对58位知名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美国经济将稳健前行,通胀适中,就业增长强劲。经济学家们预计,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仍将达到3.6%以上,通胀仍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2005年第一季度消费价格指数将攀升2.9%,随后会缓慢回落至2.4%的水平。因而美元贬值缺乏经济基础。
其次,美元同主要货币的利差在缩小。欧元、美元的利差由2002年的1.5缩小到2003年的1,而2004年在进一步缩小。根据路透消息,截止到2005年5月6日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将再度决定升息25个基点,升至3%,利差推动美元贬值的动力不足。
此外,美国与日欧等国经济运行特征不同。美国经济运行主要依赖先进的技术以及发达的资本市场,而并非依赖外贸出口需求,而日欧等国经济复苏历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需,美元继续贬值将受到欧元区国家及日本的抵制。因此,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并不是美国最迫切要做的事。
目前美元汇价稳中略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的预测
在分析2005年的汇率走势时,首先需要考虑政府的态度,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包括对更有弹性汇率的利弊权衡、对汇率偏离均衡水平的估计、浮动的时机等。只有政府认为利大于弊时,才会选择更有弹性的汇率。基于以上考虑,我对2005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判断是:尽管目前国际上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美、日、欧等国政府相继向中国施压,但中国政府仍将继续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主进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币值本身会相对稳定,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1)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持谨慎的态度
在2004年11月22日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领导任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中国有意将人民币朝弹性汇率调整。12月8日,在海牙出席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随着市场的变化,中国将逐渐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但这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实行人民币弹性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经济体系完备,金融体系健全;而是要有科学的方案,以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对周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在回答记者关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时间表的问题时,他说,“所谓汇率改革的时间表就取决于我谈的三个因素。”
(2)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产生的影响
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汇率这一相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升值固然有一些益处,例如: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更便宜些,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困难加大,有利于压抑中国的通货膨胀等。但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中国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中,外国直接投资功不可没,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国是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贸易顺差国, 2004年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GDP的比例)达到100%左右,升值将抑制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三,相应地,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3)实行更有弹性汇率的时机选择。
现阶段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并不具备,中国政府不可能迫于外部压力贸然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但是,为促进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发展,提高中国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关注和规避,小幅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并且具备相应条件,这一过程也是完全可控的。因此,中国政府可能已经准备好了将美元/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范围直接或者逐步小幅上调。这样,即使人民币升值相应的幅度,企业和国家外汇储备的损失相对有限。但是,政府则达到了提示风险,促进企业变革和促进市场形成的目的。这也应该是中国政府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第一步。
三、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可预见的,并将逐步完善。
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一些研究机构、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也纷纷对此发表看法。我认为,人民币升值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而现有的汇率制度如何从盯住汇率转向更为合适的汇率制度,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但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完善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一基本理念既为国际经验与理论支持,也为我国政府理解和把握。
(一)固定钉住汇率制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新中国的汇率制度自诞生以后,几经变迁,先后经历过频繁调整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基本保持固定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钉住一篮子货币(1973-1980)、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和单一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在开放经济下,汇率本应成为日常的宏观调控灵活而重要的政策工具,但中国自1998年以来,与上年底相比,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率均不到0.1%。
固定钉住汇率制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历次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固定汇率制和资本流动的政策搭配,在一国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时往往会诱发投机攻击。实践经验和教训说明,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是危险的制度安排。在资本管制逐步减少、资本项目逐步实现可兑换、资本流动逐渐自由化的过程中,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安排必须趋向更加灵活。
(二)国际经验和理论支持汇率机制的改变,要有充分的准备。
发展中国家汇率机制的转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否则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1、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机制多变,每次转变往往是为了应对相应的危机,也往往给经济金融带来较大的冲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