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把各国汇率政策划分为八类,包括美元化和货币联盟机制、货币局机制(联席汇率制)、传统的固定盯住机制、水平区间(horizontal bands)盯住汇率机制、爬行盯住机制、区间爬行机制、无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和独立的浮动汇率机制。但IMF经济学家Andrea Bubula等人(注1)根据新的数据库有更为细致的划分,他们将现有汇率机制划分为三大类13小类,三大类包括固定盯住机制、中间机制(软盯住机制)和浮动机制。固定盯住机制包括正式的美元化机制、货币联盟机制和货币局机制;浮动机制包括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和独立的浮动机制;中间机制包括传统固定盯住的单一货币、一揽子货币机制,以及水平区间盯住机制,前向和后向的爬行盯住机制,前向和后向的区间爬行机制,严格的管理浮动机制。尽管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由于浮动范围较小,他们认为中国属于传统固定地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机制。
发展中国家汇率机制转化频繁,每次转换都往往伴随着痛苦。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中,印尼受危机的冲击于1997年将汇率机制由刚实行两年的后行盯住区间爬行汇率机制转变为独立的浮动汇率机制,并于2001年再次转化为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马来西亚1991-1994年实行的是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1995-1996年实行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1997年恢复到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但1998年始恢复到传统固定地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机制;菲律宾汇率机制变动频繁,1991-1994年实行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1995-1996年实行传统固定地盯住单一货币的汇率机制,1997年又恢复到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但1998年和1999年分别实行独立浮动汇率机制和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2000年始恢复到独立浮动汇率机制;新加坡1997年前实行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1997-1998年实行未预设路径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但2000年始又恢复到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韩国1997年由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转化为独立浮动的汇率机制。中国则自1994年来奉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未贬值,恰当地维护了自身经济的平衡发展,也稳定了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亚洲经济秩序,对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亦作出较好的贡献。
土耳其和拉美国家的汇率机制的转换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土耳其汇率机制变动也较大,1998年前基本上都实行的前向区间爬行汇率机制,1994年和1998-2000年实行的是前向爬行盯住汇率机制,2001年因经济危机转化为独立的浮动汇率机制;从1994年危机中墨西哥由实行了三年的后向爬行盯住的汇率机制转为了独立浮动的汇率机制;阿根廷2002年前基本实行的是货币局汇率机制,但2002年因经济危机转而实行独立的浮动汇率机制;巴西汇率机制也较为多变,1999年始实行独立浮动的汇率机制。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机制多变既与其经济金融环境的恶化相关,也往往成为解决其经济金融环境恶化的一种手段。但是,多变的汇率机制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稳定的结果,汇率机制的转变多具有被动性。资本帐户过早地开放也加剧了经济金融的波动,也加剧了汇率机制的变动。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汇率机制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汇率机制的转变应该非常慎重,汇率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也需逐步进行。
2、汇率机制从盯住向更具浮动性的汇率机制转变应是可控的,并且应在资本帐户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完成。
IMF经济学家Rupa Duttagupta等人(注2)的工作^论文专门谈到了从盯住汇率机制向更具浮动性汇率机制调整程序:
第一,加强外汇交易市场的效率和弹性是最小化市场形成和价格发现阻力的关键。可以有如下步骤:使限制市场活动的外汇控制自由化,增加市场信息,完善外汇交易相关的法律,逐步增加市场的弹性。
第二,建立与新汇率机制相协调公开透明和可信的外汇干预政策,央行的外汇干预是为了利用外汇储备防止汇率的过分波动。
第三,完善货币政策确立新汇率政策中替代性的名义锚(如通胀目标),需要修改央行法,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增强与公众的联系等。
第四,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监管当局规范和监管市场参与者的能力是转换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即使市场波动性不大,也要求市场参与者充分发展其对日常汇率波动的跟踪和测量能力,具体要求有四个方面:应该建立监视汇率风险的信息系统,设计相应的模式和分析技术来测量汇率风险,金融机构应该确立内部风险分析的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支持和系统需要通过对汇率风险的谨慎监管来完成。
第五,机制转换的速度依赖于管理浮动汇率机制的操作支柱的完成情况。如果有较好的宏观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有效的谨慎监管的货币政策,一步到位的做法更能增强向更有弹性汇率机制过度的信心。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机制支持,这一做法则会提高汇率过分波动的风险,对市场信心和通胀预期反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相反,渐进主义有时间建立支持浮动的操作机制,但其程度有时难以把握,变数较大,控制起来比较困难。
第六,汇率的弹性应该先于资本帐户的完全自由化。具有充分弹性的汇率能够降低资本流动的潜在波动性风险,流入的投机性资本承受恰当的汇率风险。使汇率机制更为弹性的改革应该逐步减少资本帐户开放过程中潜在的不对称性对汇率不当的影响。
(三)中国要奉行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理念,我国正在为深化汇率机制改革作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
1、中国经济需要逐步改革其汇率机制的条件。
虽然外汇改革是必须要走的路,但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条件还不成熟;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也只能渐进地进行;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包括资产价格这个部分的市场化程度非常低;汇率决定的市场基础还不牢,外汇的即期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等防范汇率风险的手段还未发育完全;整个外汇市场、资产市场的体系发育薄弱;市场监管能力、企业风险管理手段和经验也很薄弱。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汇率改革(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